但没成想,阴历正月没过,工作组便进驻科技证券,高管们则被就地免职。
想挺没能挺过去,想捂没能捂得住。这一天是狗年正月二十七,北京的天灰蒙蒙的。而同样看到灰色的,还有被“严重违规违法”的中关村证券。
事实上,科技证券遭遇厄运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此前,这个公司便有监管层“光临”,来督察过巨额客户保证金的挪用问题。后来,南方证券等大牌券商纷纷落马,被称为“牛人”的阚治东先生也做了悲情人物,我便知道,银河、海通这些更大的“牌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干脆便对此类新闻漠然起来。去年在上海偶遇一基金公司老友,得知以前为我在中证报做编辑时的一位南方作者已然“入狱”,就更感受到券商之花凋零的惨状了:凄风苦雨掺血泪,万马齐喑伴愁眉。
大概,还是这片林子里病树太多了吧,所以数年下来,有些地方甚至有了些枯坟野墓的感觉。
当然,这是悲观的想法。如果乐观些,我们也能说这是尚福林主席有股“刮骨疗伤”的狠劲,所以便剥开了皮,掀开了许多原本想捂便能捂住的“盖子”,露出了有些坏了的白骨。在这一点上,我是佩服尚福林的,他不仅冒着“枪林弹雨”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股改,而且对券商这“亲儿子”也敢于“大义灭亲”。
或许也是时势逼人吧,原本能捂能护如今也都不得已痛下杀手了。
一日,有位所在公司也正在被托管的券商朋友酒后道:“如今,券商绝大多数都没好日子过,能捂得“盖子”也只有基金了,要不,这些经理们赚钱本事那么面,年底分红就能动辄几十万?!”当时他的话给我的感觉是,基金的好日子在让券商们口水直流的同时,也恨得牙根发痒了。因为他们感到了一丝愤怒,觉得券商凋零绝非普通员工的责任,缺乏问责机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由此纵容出的高管昏庸腐败,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谁都清楚,结构和机制这些东西是很难追究责任的,只有那些没能“捂住”的腐败高管和众多无辜的中下层员工,才只能“自认倒霉”。而问题高管呢?跑了的当然暂时也感到“受用”,没跑的呢?
记得在三峡大江截流的时候,我曾与当时的葛洲坝集团的副总陈志鸿、国信证券副总裁员瑞恒有过数餐之缘,感觉人很朴实,也都文质彬彬,但没成想,如今他们却一个锒铛入狱,一个成了中国基金史上第一个被开除公职的高管。
“没捂住呗”,有人说,但我却以为,这是迟早的事,都是“钱闹的”,导致绝顶聪明的人都能最终利欲熏心、利令智昏。试想,没那么贪婪,没那么心存妄想,总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吧。
不是么?因为就这些年下来,不少朋友不都活得很好,甚至还蒸蒸日上么?
其实,想捂的人也不少,我在上海时就有朋友所在公司在“接受审查”,以至于电话对我总是说“忙,有人查呢”,连个见面的时间都没有。而这两天又听说上海一家大券商的老总也在忙着“捂”,甚而因此对我一个媒体的朋友大发雷霆!按这位朋友的话来讲,那简直就怒成了“泼妇”!原因呢,就因为我这位朋友在报纸上说人家公司去年亏损了几个亿……
这算了不起的新闻么?我闻言都差点笑出来。因为据我所知,该券商早便被人披露过巨亏数十亿的消息,当时“灭火”便好忙了一阵子了。如今仅仅被报亏了区区几亿,又何至于因此对一个“官报”的记者“冲冠一怒”!?莫非是因为现在的时点太过敏感?此类貌似强大的“巨无霸”也已不堪重负?
个中苦衷,或许外界永难知道。但不管怎样,我以为新闻监督的重要性却由此显现出来,试想,如果各类媒体们都能知无不言,那又如何会有公司老总敢对一个说真话的“官报”记者暴跳如雷的事呢?
实际上,这位老总也大可不必如此上火,因为在我看来,在这场由于转轨、体制和经验等造成的中国股灾面前,中国股市守住千点就算不错了,券商能不倒闭就算万幸了,高管能大致洁身自好就算难得了,公司被披露亏损个几亿,又算什么呢?如果钱囊溜鼓,实力巨强,这家券商还用得着跟洋风,忙着引入什么“境外战略投资者”?而能否最终被人家看上,我想那也不是亏几个亿这样的新闻能够决定的。像北证一样被人家把家底查查,还能不要老百姓的税款给补窟窿,那才算真本事。
因此,撇开面子,抓住重组并购的历史机会凤凰涅磐,才是所有老券商的出路。科技证券如此,别的券商也一样。而从国际证券史上看,人家英国有在危机中一年破产近600家证券公司的纪录,所以甭说积弊缠身的老券商,即便是那些轻装上阵的新券商,如果不从体制、管理上汲取“老大哥们”的教训,我以为将来也还是难免会坐上从“捂”到“捂不住”再到哭着被人“拔掉脓疮”的过山车的。
就此而言,这四年多来被中国股市“蹂躏”的经历”对从业者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中国人很聪明,尚在“蓝天法”下“活着的人”要懂得珍惜。
北京的天,依旧是灰蒙蒙的,但谁都知道,那后面至少还是有“蓝天”和阳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