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或曰天道


人道或曰天道

人道或曰天道
宇宙之父陈岩锋
甲:人道主义在什么时候滥觞的?
乙:在文艺复兴时期。
甲:这是人道主义的萌发时期,也是人道主义以明显地特征显示的时期,按照西方的习惯认识,这是为了对抗神权脱颖而出的。
乙:是否以前就有人道主义的思想存在?
甲:实质上,你的这个问题与其他事物的渊源一样,它的起源非常不明晰。我们探究它的起源如研究我们自身一样艰难。
乙:那我们就睁开眼睛研究一下如何?
甲:即便睁开眼睛,所感觉的这个起源也是朦胧的。我们看一下《圣经》、《古兰经》、《摩奴法典》、《老子》等先民们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及其在古代神话中所保留的对世界起源的认识,这被我们称为最直观的认识和切实的认识,他们对宇宙起源的描述也是非常模糊的。造成这种情况的缘由应该有这样几种情况:(1)世界是混沌的;(2)人类的眼睛是混浊;(3)人类所使用的工具是弯曲的。时常我们认为世界是复杂的,即使先民认识到宇宙的混沌也是如此,但他们好象缺少一种明晰的认识,即自己的眼睛是否重瞳。如若中国的始祖黄帝,就是一个重瞳子,也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因而,在起源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是尽可能地基于自己所能知道事实的阐述,不知道的也就不枉加评析。否则仍旧无法避免悲剧的产生。人道主义的中心就是人道。我们应该这样解释,是人对于人的仁爱,人对于人之仁爱的思想,以人为中心的对宇宙的认识。如果以这个理念为基础,也就是人类的诞生之时起,就存在这样一种观念,人类要存在,就需要这样一种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人类延续的道德。
乙:天道又是何物?
甲:我们的称谓不同。有的叫作道,有的叫作原则,有的也叫作规律。无论使用的词语如何,但所表述的涵义却是相通的。为什么我不说相同的呢?因为如果说相同则陷入了绝对化的泥潭。
乙:以你之见,人道与天道并非一个系统?
甲:是否也存在不同的认识:(1)人道即天道:譬如存在物由生成走向毁灭,人道败天道;(2)人道非天道:人类可以改变存在的规则,人道胜天道;(3)人道乃是或非天道的混合物,人类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天道或者超越天道。虽然后者一般为自然规则或人类运动规则证实,但它所具有的模糊性质使得我们对于天道与人道之间的关联不得要领。就我们所获得的知识而言,可以参阅自然规律或历史规律的运作,至今可以肯定,人道在很大程度上乃师法自然,也就是师法自然规律。人类也是在这个系统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意图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作出一些“大逆不道”的设想或行动。不过人类的经验史,或者说历史证实了所谓的摆脱显得局促得很。并未摆脱天道。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究竟天道包涵不包涵人道的问题。如若我们以人类与自然密切的联系而阐释,或者说天人为一体来探索这个问题,或者说,人与其它共同归属于物这个层次上来讲,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人类怎么作为都是无法摆脱天道,也就是无法摆脱那个规则。于是在此,所谓的人定胜天就成为无稽之谈。所谓的人道在此也成为无稽之谈。我们所称道的以人道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也就成了自作多情的产物了。不过,我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作为思维的动物,会尽量避免与天道抵牾,不但顺其自然,甚至在掌握了这样规律之后利用天道。以完成保持和提高人类的任务。但是否符合天道存在物生成必然毁灭的规则,我们虽然无法观察,倒也不难推测这种结局并不符合人道,或者说我们保持和提供人类的任务。实质上,作为隶属于我们的这个系统,一直意图实现地就是一种超越天道的结果。(1)人的生理机制的软弱性决定了它只适合于待在这里,并不具有挑战天道的能力;(2)有限的生活空间决定了人类只能在这里争夺生存权,;(3)
乙:依照这种逻辑,那么人道在某种程度上则成为娇柔造作了?
甲:现在我们所提出的人道反对者不是很多,如果极端一些,都希望他者对我们人道一些。上面咱们已经指出了人道主义的兴起乃历史的产物。它在目前得到咱们的认同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我们受到了天道的愚弄,当然思想着如何摆脱支配,实现自我的超越。我们经历了战争,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当然希望休养生息。更加珍视人道。然而,人道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我们制造的一种假象,是我们幻想的产物。
乙:为何?
甲:我们以历史的经验来叙述人道比较合适:战争多于和平;我们以心理学来阐释也比较合适:都希望自己多得到一些利益,别人少得到一些;在人道之前我们并不以平等的面目示人。不仅如此,并且刻意践踏人道。如此,则与天道并行不悖,人道丧失殆尽。
乙:莫非这也是师法自然?
甲:抑或此乃天道,人道即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