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的最近一轮牛市是从2001年底开始的,牛市运行已经近五年了,许多商品期货似乎到了牛市的末段。
此轮牛市的特点:运行周期长,涨幅大,如NYME原油期货,从1998年底的10.35美元/吨到2005年8月30日的70.36美元,涨幅为580%;LME铜从2001年10月的1335美元/吨到2006年2月最高价5110美元/吨,涨幅达283%;黄金期货,从1999年7月最低252美元/盎司,到2006年2月的578美元,涨幅为129%;东京橡胶,2001年1月最低为65日元,2006年2月6日达到274.90日元,涨幅323%。
与基础工业原料不同的是,农产品期货上涨周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CBOT大豆期货,从2002初的415美分/蒲士耳到2004年4月的1064美分涨156%;玉米2000年8月最低174美分,到2002年8月的最高点277美分,涨幅59%;小麦,2002年4月最低为255.4美分,最高2004年4月为424美分,涨幅66%;与此同时商品货币欧元/美元,从2001年6月0.8352到2004年12月的1.366涨幅为30.4%。
分析牛市的原因,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有,1、美元的贬值造成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商品期货上涨;2、商品期货运行周期的具体体现,此方面以罗杰斯为代表,吉姆﹒罗杰斯认为“商品价格将走得更高。没有人愿意投资在产能上,所以10年或15年以上的时间内,价格将更高。”“如果历史是指引,我所能找到的商品上最短的牛市走了15年,最长的走了23年。如果真是这样,牛市将延续到2014年~2022年之间的某个时间。这是历史所描述的。这轮商品牛市开始于1999年,还有至少10年可走。”但是否真的这么长,是需要时间验证的;3、国际炒家大肆炒作的结果,目前确实形成了比较庞大的投机基金,以国际投资基金形式出现的游资正在制造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上涨周期”,游资已经成为除供求关系外,一个新的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参数。
对于罗杰斯的;“没有人愿意投资在产能上,所以10年或15年以上的时间内,价格将更高。”我是不太认同的,价格的上涨势比刺激对产能扩大的投资,因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关键是有没有可投资的资源。
应当说,此轮商品期货的大涨,是由商品周期的来临、全球通胀和需求增加为导火索,基金借机进行商品期货投机所致。超级牛市是以上几种因素综合而形成的,不是单方面所能引发的。
从上面数据还可以看出,基础工业原材料涨幅巨大,时间跨度大,而农产品期货涨幅相对较小,时间周期短,一般在2年左右。这就是单个商品具体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现在的商品可以划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部分,铜、金、石油等矿产资源类商品是不可再生的,其开采周期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石油的储量只能开采40年,这就势必造成随时间推移,该类产品越来越少,价格上涨难以避免,低价格的时代过去了,当然随替代品的出现(如太阳能的普及),他们的价值也会大大降低,那时也许再也没有人关注其价格了。而可再生的不同,如农产品、类似农产品的天然橡胶等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比较大,我们从他们的变动趋势看,价格季节性变化大,周期较短。价格变化处于一定的区间。认识这些商品期货的特点,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变化周期。
就目前情况看,认为商品期货(主要是工业原料)牛市就要终结的判断还为时尚早,毕竟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供应越来越少,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关键是世界经济能否承受过高的价格。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商品价格确实处于高位,可以明确的是此轮农产品期货的牛市在两年前就已经结束,目前仍将运行在一个合理的整理区间,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应放在未来的天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