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软柿子”
4月份,中美之间会有不少“大事”发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访问美国,中国将列席在美国举行的七大工业国(G7)财长会议。与此同时,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财政部将向国会提交半年度外汇报告,届时将公布是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指责中国维持人民币低汇率水平的人士,除了部分来自产业界,最强硬的批评是来自美国国会。
布什政府虽然对国内兴起的保护主义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不信任自己塑造未来的能力的表现,将是一个错误的经济政策”,但也被迫加入了声讨的行列。一些海外市场人士判断,“美国可能会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不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也未必能解决问题。根据1988年美国贸易法案,列为汇率操纵国只是触发有关停止干预的谈判。1988年以来,美国曾几次将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从1994年开始,中国就再未在财政部操纵汇率国家的名单中出现,而中美关系也日渐改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币值重估不会让中美贸易逆差缩小多少,因为人民币汇率水平升高后,中国并不会因此丧失廉价劳动力这个造成中国产品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而美国议员们之所以坚持在汇率问题上拿捏中国,与今年秋季的中期选举不无关系。
由于大多数选民都不会有兴趣听比较优势之类的辩论,人民币汇率则成为众矢之的。汇聚资讯分析认为,“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这都是个软柿子。”显然,人民币汇率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政治的靶子。从中国的立场看,合适的做法当然是在贸易上让步,而不动汇率。但这是否能“满足”美国国内政治人物的“尊严”,仍有待布什政府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