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顺德经济现象
·李 含 章·
【演讲提纲】
第 一 篇
顺德产业经济的历史性贡献
第一讲 1978年顺德人的惊天之举
1978年7月---顺德人的惊天之举---三来一补---大进制衣厂---中国改革开放前夜---引进外资的破冰创举---中国的外源型经济由此起步---漫延到四个经济特区---漫延到沿海省份---漫延到全国---
一直延续到今日
第二讲 2003 年主流经济学家的惊天之问
2003年12月6日·北京---中国500企业领袖高峰年会---主流经济学家发出惊天之问---环顾神州大地:谁在主导中国经济---不是中国企业!
“在欢迎巨大外资的同时,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有一丝悲哀,因为捆住了私营企业的手脚,才使得外资大规模进入。未来中国的市场情况将是怎样?我个人不是非常乐观。我们看中国经济主体的时候,发现真正主导中国经济主体的不是中国的企业,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所以我的演讲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进一步关注,我们怎么样才能创造一个对中国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一个环境来”。
这一惊天之问,顿时使这位教授成为现场最受尊敬的人。在他之后上台演讲的两位企业家,一位向教授深深鞠躬,另一位上台第一句话就特别声明:我是沿着教授的路线走上来的。
这一惊天之问,直接引发企业界、学术界、商界对“拉美经济空心化现象”是否会在中国重演的大讨论(甚至引发另一位学者直接向中央书记处上书建言),一直延续到今日。
第三讲 顺德人开创了两个历史
其一:发明“三来一补”---创立“大进模式”----中国外源型经济历史的开创者
其二:勇敢探索外源型经济“内源化蜕变模式”---中国现代本土民营经济历史的开创者
第四讲 顺德经济的地位
外源型经济比例25%---内源型经济75%---本土经济为主导---和谐的顺德产业经济结构
第三只眼睛看顺德---一个日本经济学者2003年的顺德考察报告:
“顺德以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中国近百分之一的财富。如果全中国都能达到顺德现有的水平,中国的实力将远超美国。我从顺德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发展的潜在爆发力。由此,我对顺德另眼相看。”
这位日本人士清醒地看到了顺德本土经济的实质和实力,也抓住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顺德的GDP,是纯属于中国的原装GDP 。
2003年,在顺德有百亿元企业三家,两家是本土企业;五十亿元企业六家,其中本土企业占四家;十亿元企业近三十家,外资四家,合资五家,本土企业仍占绝对优势。
这就是顺德产业经济的真相与现状。所以,北京那位著名教授,对中国经济被外资力量主导的忧患, 在外源型经济的策源地----顺德,却并不存在。确实不可思议!
有一点奇怪的是,本土经济搞得如此辉煌,同时工业出口连年成倍增长的顺德,却因引进外资规模不如周边城市,近几年备受指责,几乎抬不起头来。确实令人感到困惑。打个比喻:空杯子没水,需要外面借水;已有多半杯水,稍引一些水即满。请问,以“借水”多寡论英雄,评政绩,是否有失公允?难道一定要把本土经济的绝对优势拱手让给外资,才算现代经济成功、才算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吗?
第 二 篇
“三三三”产业战略: 顺德本土经济的第二个春天
第五讲 第一个春天﹕92年的回顾
时代背景---顺德县正处在外源型经济内向蜕变的关键阶段---国内在激烈争论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顺德人在观望“三来一补”敢不敢丢?乡镇企业敢不敢大上快上?
邓公南巡到科龙---巨人的鼓励﹕步子再快些 胆子再大一些---发展是硬道理---点燃了顺德产业经济起飞的发动机---放水养鱼---放大水 养大鱼---八大企业一年之内崛起---产业集群两年之内见规模---“两家一花” 三年之内成型---连续五年 顺德经济超高速发展---形成顺德产业完整的生产要素
第六讲 “97之后的大整合”
亚洲金融危机---外向发展受阻击---积极应对 主动调整---果断启动政治体制改革---小政府 大社会---二次创业 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在低潮中崛起---最成功的典型﹕美的改制 镇政府退股---第二艘“航母级”企业起航----最意外的遗憾:科龙改制 晚了半拍----中国最辉煌的第一职业经理人:潘宁—— 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第一艘“航母级”企业 偏离了顺德本土经济的航道----最惊喜的收获: 第三艘“航母级”企业 格兰仕修成正果---外资企业 同步成功----震德、顺达 长足发展---八大支柱产业 布局成功----政府“自我革命”成功---奠定了区域性政府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扩大 集聚效应凸显---关联产业到位---顺德人摸到了“钻石体系”框架 ---只是“三缺一”(图一)
第七讲 第二个春天来临的N个理由
N1. 钻石体系四个元素---顺德已有了三个:生产要素、社会需求、关联产业---独缺产业战略---“三三三”---恰到好处的产业战略---也是顺德经济发展史上----政府第一次制订产业战略
N2. 三大产业协调比例---同步前进---关联产业的黄金搭档---三产比例迈向历史最佳时期
N3. 排在前三位的龙头企业---领军位置---起到火车头的拉动效应---行业发展 只会提速
N4. 一手抓大 一手抓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点鼓励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N5. 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质量导向---标准化战略---创新导向---专利---博士后工作站
N6. “五年再造一个经济顺德”---顺应民心---鼓舞士气---符合中观经济规律---宏伟 务实---10个字 囊括四大要素---周期 地域 座标 目标---经典---精辟
还有一个理由---二十年迅猛发展---顺德经济举国瞩目---顺德制造 举世闻名---相形之下---顺德经济理论---严重滞后或缺失---“三三三”产业战略---催生顺德本土经济理论的问世!
第三篇
顺德本土经济理论体系
第八讲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顺德人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列,通过引入外资和建设本土经济的不断实践和长期积累过程中,在中观经济的层面,对邓小平理论和海外现代化产业革命主体理论(古典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兴古典经济理论、哈佛商业理论)的实证、发展、创新的模式、模型及规律描述的总和。
(续)
分类:
三大部分(图2)
实证部分:六种(图3)
发展部分:十一种(图4)
创新部分:六种(图5)
共计二十三种
第九讲 理论的用途
(一)解释历史的疑惑
1、如何看待2005昆山超顺德?
解:外源VS内源 生产要素导向VS投资创新导向 “初三”VS“高二”
昆山真正超过顺德 是昆山人喊出“昆山制造 中国骄傲”的那一天
2、为什么美的风扇全部迁到中山东凤?为什么格兰仕大家电迁到中山黄圃?
解: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过程剥离
(续)
(二)解释当前和今后的问题
1、为什么家族企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很难合作在一起?
解: 两种文化的冲突——寻找共享价值文化平台 实现对接
2、顺德本土经济是不是“总部经济”?
解:完全是两码事——概念错误!
3、大、小企业对区域品牌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
解: 价值取向差异所致——创建产业文化
(略)
第十讲 顺德企业家的智慧和胆魄面临的新挑战
面对政府的“三三三”产业战略,面对迫在眉睫的产业升级,面对需要构建的产业文化,“企业必须舍得抛弃一些原有的优势”(《国家竞争优势》P533)。 试想,顺德第一批企业家如果不是在90年代初主动舍弃自己发明的、正干得热火朝天的、令周边城市羡慕不已的“三来一补”,今天是不是还要继续“给别人做嫁衣裳”?没有当年对“三来一补”的突围,何来今日强大的顺德本土经济?所以我认为,目前新形势下应考虑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突破“摸石头过河”的思维定式。
二十多年以来,顺德人已经摸到了一大堆“石头”,有序地排列起来就是本土经济理论,就是一座座桥梁,就可以指导实践,何苦一定要弃桥趟河呢?“三三三”产业战略本身就彰显着政府竞争优势的规律,同时有也是对顺德本土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二)突破“低价竞争”的思维定式。
低价竞争永远与品牌价值无缘,与高级生产要素无缘,是质量文化的杀手,是产业升级、区域品牌的最大障碍。“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资源配置没有效率。”(《国家竞争优势》P77)
(三)突破“单一规模经济”的思维定式。
“规模经济理论撇开了其他因素,专注于市场占有率”。应当把规模经济与品牌战略、技术创新、质量升级、信息处理等因素结合起来,因为“即使在大国的内部,规模经济与产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也是相当薄弱的。”(同上 P15)也就是说,两者并不呈现正强相关的变量关系。2000年,一位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根据中国产业经济模型分析,提出的《厂商规模无关论》,更是进一步阐明了非正强相关的新兴古典经济理论, 很值得顺德企业家深思。
深谙经济理论的区委负责人不久前曾特别强调: “从国际化的视野来看,自有技术和品牌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偏低的利润率使得企业对未来研发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制约了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顺德制造’都正在遭遇各种挑战,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2005年8月5日珠江商报)
可以想见,“三三三”产业战略,理所当然是区委、区政府“必须转型”决策的结果。那么,转型过程中,企业、产业都必须有舍有取。这是无法规避的现实,也是再度考验顺德企业家智慧和胆魄的机会。
结束语
28年前提出“摸石头过河”口号的人是伟大的人;
28年以来埋头实干,摸了一大堆经济“石头”(财富)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积28年实践和经验构筑的中国本土经济理论体系,也是我国今后改革开放所需要,顺德本土经济理论在“三三三” 产业战略的指引下,在顺德产业经济的第二个春天里,一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
【2006年3月17日·顺德第62期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