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老龄委、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旅游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旅游研讨会暨经验交流大会2005年11月14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术会议中心召开。中国著名旅游营销策划专家、北京华夏商旅营销研究院院长王祖淦在为大会所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夕阳红”不适合作为现代老年旅游的品牌来使用。这是对国内旅游行业长期套用“夕阳红”一词用于老年旅游经营中的首次质疑。
王祖淦在演讲中指出:在新旧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对计划经济时代所延续下来的思维方式和运做模式不能简单地传承,而要审时度势地以变求变,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老年出游人数已经达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已达到60%。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和旅游市场及产品的细分,老年游正成为现代旅游市场中最强劲的一个增长点。在中国旅游业,近几年出现了一些与老年人有关的旅游品牌,其中主流的就是随着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而闻名的“夕阳红”。“夕阳红”作为央视的节目名称是无可厚非的,它激励着老年人要老有所作、老有所为。“夕阳红”作为老年大学、老年骑行队以及各种老年人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性组织都是贴切的,都是寓意着继续发光发热。但也并不表示它在任何行业应用都是妥当的,“夕阳红”用于制造快乐体验的旅游业就不恰当。
首先,老年旅游的品牌是不应注入不良心理暗示的内容。品牌是什么?其实就是消费者的一种感觉。所有品牌运作的最终目的都是制造一种差异化的美好感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对绝妙佳联,出自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诗中的夕阳即使再美丽,但也会稍纵即逝,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们旅游产业在今天这个压力太大、竞争太强的社会环境下,其社会功能已成为制造快乐的产业,特别是对于空巢太多、亲情太少的老年人而言,出游是希望找寻一个轻松的心情和良好的沟通氛围。如果在制造快乐的过程中一再提及“夕阳”,会对老年人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效应,强化了他们夕阳西下的感觉,加重了他们衰老的观念和足不出户、安度静养的心态。
在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早在老龄化初显端倪的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公司和研究机构着手组织了几次全国范围的大型市场调研,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大力宣传新的老年消费观和生活观。他们创造并推出了一个概念叫“熟年”,意为老年并不是人生的结束或者衰败,而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老年人在生活态度上不应该比年轻人消极,而应该更为积极地尽情享受人生的美好。并且从严格意义上讲“熟年”是比“老年”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在旅游市场营销活动中,从观念和心态上对老年人的提升,无疑增大了客源市场,提高了老年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社会购买力。在强大的宣传攻势辅助下,“熟年”一词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最流行的词汇之一,而如约而来的老年人旅游消费浪潮,也让旅行社受益匪浅,这就是一种观念、一种心的牵引。
同理可证。在中国,当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们陆续进入耳顺之年,当独生子女的老爸老妈们相继退休,这些懂得品牌、了解时尚而又不服老的“所谓”老年人们,又能给老年消费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现代老年人的特点是:他们在成长时期多数生活贫困,物质缺乏。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到了四、五十岁以后,经济和家庭负担变轻了,懂得为自己而生活,懂得了善待自己。因此,无论在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等各方面,都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他们大多不指望儿女奉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越来越肯为自己花钱,重视健康、重视自己的心灵和感受,过去“重积累、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日渐淡化。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心消费”,其消费能力和潜力是不言而喻。
最好的市场莫过于尚待开发的市场。我们只要打开“老年旅游”消费这个巨大的市场大门,其潜力将是对旅游企业巨大的诱惑。商界有句名言:人类在19世纪发现了儿童,20世纪发现了妇女,21世纪发现了老人。“老年消费”与老年健康一样是值得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借用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现代的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正在使童年的概念趋于模糊”的观点。我们可以说:现代文明与科技也正在使老年这个概念趋于淡化。满头银发的老人可以代替妙龄女郎,成为品尝酸奶的模特;老人玩具企业、老年旅游企业等业绩也可以连年上扬。
王祖淦在演讲中还特别强调:现代市场的竞争已不是简单产品层面上的竞争,实质是人们观念的竞争。现代的市场营销也绝不是简单地研究需求,实质上是研究和发现消费者潜在的心理需求。老年旅游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如何从老年人的观念和心灵上去激活这个市场呢?而我们的旅游业却还不明不白、兴致勃勃地高举着“夕阳红”的旗帜正与老年人今天的观念和消费趋向背道而驰。本是制造快乐的产业却让人从内心没有了快感。难怪很多老年人苦笑着对我们旅游经理人唱起了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这也是在中国旅游理论与市场营销上滞后于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又一佐证。
其次,旅行社产品的细分不应简单地从消费者年龄上切入。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只是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叠加和拼凑,也必然是同质化的,仍然是老总和计调们拍脑门设计和拷贝来的,还没有实现真正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老年旅游产品也只是在常规线路的基础上戴上了一顶年龄的帽子,根本不能反映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在产品的细分上,现在通常也就是学生团、常规团、老年团的按年龄的简单划分方法。
王祖淦认为:旅行社产品应该从其实际功能和价值上去细分。旅行社产品不妨以颜色来进行大的分类:2005年红遍全国的红色之旅,其产品功能就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寓教于游的产品;以真山真水休闲度假、体验农家乐等功能的产品,我们可以把他归类到绿色之旅;以追求浪漫情调的新婚蜜月等功能的产品,我们可以把他归类到蓝色之旅等等。“银色消费”、“银色商圈”等概念我们都很明了,像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候鸟式”等功能的产品,我们可以把他归类到银色之旅等等。除按功能设计产品以外,在我做的近百个旅行社产品创新的策划案例中,像2005年初旅游原点营销的产品策划就是属于体现客户价值的产品。
旅行社产品、品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要随着时代和老年人消费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无论从社会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及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更新上,还是从我们是制造快乐的产业属性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上来看,无论从产品价值还是品牌价值上来看,“夕阳红”做客旅游业还能“红”多久呢?我们旅游经理人在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明明白白地对我们的行业和经营从认识到认知呢!银色旅游市场是朝阳中的朝阳,因此就需要我们以多种思维方式和从多个视角在快速变化的观念和市场中,全面地挖掘银色旅游的巨大潜力和商机。银色旅游对我们是机遇,也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