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欧洲行
余景森(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一、远航:飞越欧亚
2004年1月29日下午,北京时间14:50,一架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大型洲际远程空中客车客机,冲破上海浦东机场上空的轻雾,徐徐向西北方向飞去----机上的主要乘客是前往德国法兰克福的中国文具、礼品行业参展商,其中包括了本公司的三名成员:总经理*先生、本人以及外贸部*小姐。
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空中客车庞大的身躯,以超过1000公里的时速,飞行在11000多米的高空,离开上海后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北京上空,然后调整方向,朝西继续飞行,不久飞越国界进入蒙古,接下来经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最后进入德国领空。德国时间1月29日晚上6:30(北京时间30日凌晨1:30),飞机掠过被万家灯火照亮的城市夜空,平稳地降落在欧洲的空中枢纽—法兰克福机场。整个航程约8860公里,历时10小时40分钟,从东到西,几乎横跨整个欧亚大陆。
夜幕下的法兰克福机场一片繁忙,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在这里频繁起降,由于飞机太多,因此要排队待降,在城市上空盘旋,这使得这个欧洲金融中心的夜空看起来繁星点点 。下了飞机,通过海关“非欧盟国籍”通道的验证,我们终于踏踏实实地踏在了德国的领土上,真正开始了这次欧洲之旅。
经过领取行李的忙乱之后,整个展团终于在当地时间20:00左右拖着沉重的行李出了机场大门。负责接待的德国飞扬旅游公司的几辆豪华大巴在机场门口等候多时。上了车,我们直奔一家名为“成吉思汗”的中餐馆吃“晚餐”,对于还没有调整好时差的我们来说,这顿“晚餐”还不如说是“夜宵”,因为国内正是凌晨3:00,正是做梦的好时候。
用过餐,这几辆小型飞机大小的大巴拉着我们出了城,上了高速公路,朝郊外驶去。高速公路两旁是一片片整齐的树林,在夜色里显得尤其茂密,欧洲的森林覆盖率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很快,车队到达了下榻的Kempinski(凯宾斯基)酒店。这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坐落在离法兰克福市中心10多公里的郊外,只有3层楼高,古色古香;酒店坐落在一个平静的小湖旁边,四周有着茂密的森林,环境十分幽雅宁静。因为前一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所以门前草坪上厚厚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在橘黄色灯光的映照下,景色显得格外的迷人。
但是,疲倦一阵阵的袭来,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去欣赏异域的美景。安顿下来以后,很快就沉沉睡去。然而,由于时差关系,在当地时间30日凌晨4:00左右,我不由自主地醒了过来,眼睁睁地等着黎明的到来。
好不容易熬到7:00,叫醒的电话响了,起床往窗外一看,天空还是一片漆黑;只有窗前那一片雪地发出微弱的白光。可能是德国纬度较高的原因,天亮得比较晚吧。享用完丰富的西式早餐之后,展团集中出发,前往市中心的展览馆。
天渐渐地亮了起来,但天空中依然乌云密布,见不到太阳。据导游介绍,德国的天气就是这样的,很少能见到阳光。车窗外,四野白茫茫的一片,树稍、屋顶上都积着厚厚的白雪;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车流滚滚,无数辆奔驰、宝马、奥迪正在往城里飞奔—住在郊外的人们正赶着去上班呢。
二、偶遇:与拜仁同行
从宾馆到展馆,大概也就是20分钟的时间。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使城内城外的交通方便非常。车停在布满积雪的停车场上,抬眼一望窗外,数不胜数、密密麻麻的小汽车整整齐齐地停在白茫茫的停车场上,擦得铮亮的车身显示着良好的车况,无数的宝马、奔驰在晨光中闪耀着傲人的金属光芒。这就是德国,汽车之国。
下了车,在领队的指引下,大家踩着吱吱作响的积雪,进入了展馆,准备布展。
法兰克福是世界著名的会展城市,拥有规模庞大的展览馆,每年举办的世界性展览超过了100个。展馆位于市中心am main地区,占地面积超过了40万平方米,共设有10个馆,每个馆又拥有2—3个展厅,共有20多个展厅。由于各个馆之间距离遥远,因此设有内部交通巴士,方便观众及参展商在各展馆之间来往。
我们的展位在10号馆的2楼。由于是标准摊位,因此布展并不复杂,到了下午已经基本完成,只等待第二天正式开展,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
下午六点多,展团离开了展馆,到城里著名的中餐馆“川外川”就餐。吃过并不那么正宗的“川菜”之后,我们马上又回宾馆休息,养足精神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在酒店门口,我们发现了一辆硕大的奥迪大巴停在了门前的草地旁边,车身中央赫然印着一个令所有球迷都兴奋不已的标志——红底白字的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的徽章!据导游介绍,为了备战第二天与法兰克福俱乐部的德国甲级联赛,拜仁队下午就从慕尼黑赶到了法兰克福,入住我们所在的酒店。在无比的兴奋之中,我经过酒店大堂的酒吧时,特别留意有没有那些大牌球星的身影,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不过,能够和享誉世界的拜仁俱乐部的巨星们同住一个酒店,也算是一次奇遇吧。说不定拜仁的皇者威风能给我们带来好运,让我们在次日的展览中旗开得胜呢。
三、震撼:与狼共舞
当地时间1月31日上午9:00, 2004 年法兰克福Paper World&Christmas World展览正式开始。第一次参展的我们兴奋无比地等待着参观者的光临,以为摊位上一大早就会人潮汹涌。然而,到了10:00,依然是门可罗雀,不禁纳闷。后来,经过有多次参展经验的团友介绍,我们才明白:原来10号馆是整个展览中心位置最差的馆,里面都是来自亚洲的参展商,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人眼里,亚洲馆展出的都是技术含量低、质量一般的低价产品,不值得第一时间去参观;他们要先到欧洲馆(含部分日本大企业)仔细参观一番后才会抽出一点时间到亚洲馆选购便宜货。
知道原因后,林总决定让严小姐镇守大本营,我们俩人到欧洲馆去参观一番。出了10号馆,进入了通往1、3、4号馆的走廊,已经看见了汹涌的人流。在人高马大的欧洲人为主的人潮里,我们就象是进了巨人国的小矮人。
在展示颜料、画笔、纸品等产品的4号馆的3个展厅里,我们已经感觉到逼人的气势,虽然每一个展位的面积不算太大,但大气的设计、别出心裁的灯光效果等方面已经使我们感觉到了差距。到了展出笔类、办公文具的3号馆,更让我们感觉到了震撼!欧洲大品牌动辄选用20个标准摊位大小的特装展位,采用气势磅礴的造型,简洁流畅的线条,质量上乘的装修材料,无与伦比的制作工艺,在现代感极强的灯光效果衬托下,处处显示出一种慑人的霸气!细看他们展出的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极富个性的设计,其生产工艺相当精细,加上别出心裁的陈列方式,使每一个展品都显得特别精致、富有品味。再看工作人员,全部统一服装,个个精神抖擞,显得特别专业。我们还去了展出OA类产品的1号馆,这个观更加令人叹为观止。
相比之下,身处亚洲馆的我们就相形见拙了。无论是展厅形象还是产品陈列乃至产品本身,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如此的强大!如果这些年销售额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于国内大部分业内企业的巨无霸全部都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国内的企业将会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与他们竞争,就好比与狼共舞!从目前形势来看,国内企业与这些欧洲企业相比,具有的比较优势只能说是低廉的成本。众所周知,欧洲的人力成本极高,中国目前在这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国际上还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运输成本等运营成本必然会逐步上升,优势也会逐渐减弱。而且,别忘了,我们旁边的印度正在崛起,他们的成本更加低廉,更要命的是,他们更容易融入西方社会,因为他们在英语方面比我们要有优势!看来,单纯的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我们去好好研究。
在逛完几个主要展馆之后,参展的第一天就结束了。这一天的见闻,带给我们的是震撼,还有深深的思考。
回到宾馆,发现拜仁慕尼黑的大巴已经不见踪影,据说他们从弱旅法兰克福队身上只拿到了1分的联赛积分,心有不甘地回他们的巴伐利亚州去了。他们带走的,还有地上厚厚的积雪;因为气温上升,全部都溶掉了。
四、插曲:“流落”街头
参展的第二天,也就是当地时间2月1日,展位上的客人也慢慢地多起来了,可能是他们参观完欧洲人的“精品”后,要来看看亚洲人的便宜货吧。于是我也无暇去参观别的展馆了。连续两天都在忙碌之中很快地结束了。然而,第三天晚上却发生了一段插曲:我和林总“流落”街头了。
当天晚上,展团在市中心的“花园”中餐馆用完餐后,导游安排了20分钟的购物时间,让大家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免税店购物。该店主要是经营瑞士军刀、德国双立人刀具、手表等商品。进去以后,我们俩人细细地挑选,完全没有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在购买了几把瑞士军刀之后,我们在店铺打烊的时候才出了门口,令我们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展团的大巴已经无影无踪了!我们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流落”在陌生的法兰克福街头!
当然,这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之前我们还真没时间单独出来逛逛这座城市呢。回头向准备回家的一位留学生打听,了解到商场都已经关门,我们还是决定早点回宾馆。这位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在这家免税店打工,到法兰克福已经快两年了,对情况还算熟悉,他建议我们先坐地铁,再打的,这样既可以省下一些坚挺的欧元,还可以感受一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于是,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坐上了“S”线地铁。
德国的地铁、工交车等都是不查票的,地铁口也没有查票的关卡,买不买票全靠自己自觉。因为我们有展览会的门票,所以属于免票者的行列,没有买票就直接上了地铁。法兰克福的地铁四通八达,连通市区和郊区的主要区域,十分方便;但因为运营的年代久远,不免有些陈旧。我们乘坐的那辆车就相当的老旧,座位都褪色了,而且没有自动开关门的设备,有一位穿制服的50多岁老人(应该是列车员)站在门边上负责开关门。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不少年轻人在静静地看书。列车摇摇晃晃地飞驰着,我向列车员问路,他耐心而有礼貌地用不太熟练的英语给予回答。很快,目的地到了。
出了地铁站,发现四周漆黑一片,有几辆奔驰的士在一旁候客。于是我们上了其中一辆,直奔酒店。车的配置不错,真皮座椅加高保真音响,不愧是奔驰。十多分钟后,酒店橘黄色的灯光就出现在眼前。结帐,12.2欧元。
有了那一晚的经历,更加深了我对德国人的好感:讲究原则,严格自律,待人友好。二战后的德国人已经用自己的行动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我们的某个邻国,该学学他们了。
五、里斯本:梦想开始的地方
参展的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2月4日。当天下午,把所有样品处理给一位中国留学生后,这次参展活动就正式结束了。虽然比预期目标稍差,但还是有不小的收获。我们的产品质量让挑剔的欧洲人无话可说,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与别人的差距,明确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展览结束后,包括我们在内的部分团友还安排了观光活动。德国时间2月5日上午9:30,我们一行30多人乘飞机离开法兰克福,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展开了为期5天的旅游观光。
飞越法国、西班牙,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领取行李的时候,有一位帅气的葡萄牙小伙子看到我们的行李过于沉重,主动地帮我把行李从传送带上拿下来。他的举动使我们本来已经放松的心情更加轻松。
出了机场,我们发现,这里的天气十分之好,温度在20度上下,阳光灿烂,湛蓝的天空使人忘却所有的烦恼。机场内外,2004年欧洲杯的宣传海报得到处都是。据导游介绍,“葡萄牙”在拉丁语中有“温暖的港口”之意。它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西濒大西洋,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多万。气候为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7月份37℃;最低1月份约2℃左右。年均降雨量在500至1000毫米,雨水适中,气候宜人,即使在冬季也到处可见红花绿叶。首都里斯本位于大西洋边上,人口30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1/3强,是大西洋边上的一颗明珠。
时间尚早,导游安排大家先去观光。观光大巴穿行在里斯本老城区古老狭窄的街道上,与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一起,随着地势的起伏而爬上爬下,两边是中世纪的古老建筑,老式的咖啡馆、杂货铺等历历在目。
穿过老城,我们首先来到耸立在德古河畔的航海家纪念碑,这里记载着葡萄牙昔日航海家们征服海洋的梦想。纪念碑就像驶向大西洋的古老帆船,立于船头的是当年葡萄牙国王的第四个儿子亨利亲王,正是他让人们相信,世界远比欧洲和地中海大得多,而他运用太阳星相测定航线和修造新型的帆船,使航海家们将远洋的梦想成为可能。导游告诉我们,站在亨利亲王后面的是发现欧洲至印度航线的达·伽玛,而位居第四、手里拿着地球仪的则是哥伦布,虽然他是西班牙人,但是却是在葡萄牙学会航海技术的,当他发现美洲新大陆返航时终于在里斯本登陆后,立即轰动了整个欧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里斯本是欧洲人航海之梦开始的地方。
纪念碑的左前方,横跨在蓝色的德古河上面的,是红色的“4·25”大桥,它全长2300米,是欧洲最长的斜拉桥。
从纪念碑往东不远的河边,就是贝琳塔,这是一座有着近500年历史的古城堡,是葡萄牙有名的地标,也是里斯本的象征,它见证了里斯本昔日曾有过的辉煌。如今它已被辟为博物馆,首层还陈设有当年的大炮和炮台。在碧水蓝天的大背景下,白色的贝琳塔与边上碧绿的草坪构成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照。
接下来,我们又回到了具有浓郁葡萄牙风情的阿尔法玛老城区,沿着弯曲狭窄的老街,可以一直到达山顶的圣乔治城堡,这座建于罗马时代的古城堡曾是葡萄牙国王和王后的居所,入口处矗立着阿方索胜利雕像。这里是里斯本的制高点,从城堡的天台上俯瞰这座城市,色调深浅不一的红瓦顶房屋和浓淡不同的绿色树丛交相辉映,景色十分优美。这里还可以远眺德古河流入大西洋的入口处,经常可以看到白色的巨轮缓缓地驶入内河。
夕阳西下,我们回到山脚,在步行街上转了一圈,然后到了位于步行街南端的里马广场。广场很大,面向德古河,三面环绕着黄色的市政大楼,市政大楼中间耸立着高大的凯旋门。广场中央孤零零地竖立着骑马的约瑟一世铜像,1143年正是他赶走了北非摩尔人建立了葡萄牙王国。不知不觉,月亮已经慢慢地挂在了约瑟一世铜像的头顶上,分外的明亮——原来,那天正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
那天的晚餐是我们出国以来吃得最好的一次,而那家餐馆的名字就叫做“真好”,或者是老板特意为我们的元宵节而准备的吧。
六、萨拉曼卡:魅力古城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出发了。这次的目的地是西班牙古城萨拉曼卡。我们乘坐大巴从里斯本出发前往西班牙,一路所见的是蓝得让人心醉的天空,苍翠的橄榄树林和一片一片的绿色牧草。据说当年三毛追寻他的西班牙男友荷西的时候,在西班牙写下了流传极广的《橄榄树》的歌词,齐豫主唱的这首歌,悠远的旋律和韵味无穷的歌词完美结合,让梦想伴随着我们成长。
经过近8个小时的旅程,我们在傍晚时分到达了西班牙的千年古城:萨拉曼卡。这是一座只有40万人口的小城,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并且是著名的大学城,文化底蕴深厚。因此,萨拉曼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观光。
华灯初上,萨拉曼卡市中心的中世纪建筑群在橘黄色的射灯下开始掀开了面纱,露出了迷人的芳容。尤其是山坡上的圣玛利亚大教堂,金碧辉煌的几个圆顶高高耸立在城市的中央,塔尖直指苍穹,在蓝幽幽的夜空里,散发出童话般的迷幻色彩。古老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弯弯曲曲地在城市的中心延伸,两边散落着三三两两的小咖啡馆和小酒吧,五六张桌子、两三个服务员,还有同样橘黄色的灯光,恬静而舒适。不过与国内不一样的是,咖啡馆和酒吧里面坐着的多是老人和中年人,鲜见年轻人;那么,年轻人都哪里去了呢?
处在闹市中心的马约尔广场,由四周连为一体的巴洛克式古建筑合围而成。入夜以后,四周的老房子灯火辉煌,将一个个拱门及尖顶映照得流光溢彩。广场上人声鼎沸,聚集了大批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而且越聚越多;他们拿着饮料、零食,三五成群围成一圈,谈得兴高采烈,间或引吭高歌。到了午夜时分,古老的钟楼敲响了12声钟声,带着颤音的钟声回荡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此时,人群的聚集到了顶点,广场上居然聚集了数以百计的年轻人!我们觉得十分奇怪,以为他们要在午夜以后开狂欢派对,于是询问一位略懂英语的年轻人,得到的答案令我们更感困惑:原来这是萨拉曼卡传统的露天沙龙,年轻人们天天如此,聚在这里只为了和认识的人聊聊天,听听广场上的钟声!
这真是一座淳朴的城市。因为是周末,午夜过后,古老的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熟人见了面都会友好地打招呼,或者握手、拥抱。流连在这样的街头,我几乎不想离去。
七、马德里:Bernabeu的星光
第二天上午,我们在晨光当中又领略了萨拉曼卡的迷人风姿,然后又启程前往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在车上,导游一再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因为马德里的治安欠佳,偷抢成风,喜欢带现金的中国人更是成为窃贼的重点目标。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欧洲海拔最高的首都—马德里。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这里矗立着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的纪念碑,作家雕像手持不朽的《唐•吉诃德》,作家前面是小了一号的小说主角唐•吉诃德与侍从桑丘的铜像。
接着,我们参观第二个景点—西班牙王宫——东方宫。王宫于1764年由意大利名师设计,规模在欧洲仅法国王宫可与之比美,宫内议事厅、起居室、书房、餐厅等极尽奢华,处处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现国王卡洛斯一世已不在宫内居住,仅在庆典时使用,平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然而,当我从王宫出来以后,听说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几分钟之前,同行的一位女士在王宫门口被抢去了手袋,里面有护照、机票以及信用卡,她还被拖倒在地。我们的导游和几位男团友奋起直追,但还是被窃贼逃掉了,导游还重重地摔了一交。报警后十多分钟,警车才慢悠悠地来到,然后是当事人和证人随警车前往警察局录口供。这样,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团友们心情沉重,再没有心情游玩,于是大家早早回宾馆休息。
晚上,团里安排了购物环节。然而,作为一名球迷,我始终紧记一件事,那就是到皇家马德里的主场——Bernabeu球场去看一眼。晚餐后,我们三人还是决定去看一看。当我们钻出地铁站,走近球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此刻,球场内正灯火通明,而且传出排山倒海的歌声!原来恰好有皇马的主场比赛!
但是,球票已经售完,场外黄牛手中也只剩一张球票。急于现场一睹皇马风采的我们在场外心急如焚,但始终无法进去,就算向门卫求情也无补于事。心急如焚之间,比赛就剩下不到10分钟了,此时球场门户大开!我们和其他几位来自亚洲的球迷马上迫不及待地冲向最近的入口,站在了看台上,贪婪地注视场内。在银色的灯光下,身穿银白色球衣的皇马球星们正在为捍卫2:1的比分而拼杀,球迷们则在疯狂呐喊。这一刻,我热血沸腾!这个时候,裁判的长笛响起,比赛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连球员的脸孔都还没看清楚,但能感受到为球星而疯狂的西班牙联赛气氛,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回宾馆的路上,我发现马德里的晚上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一座座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老建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马德里,今夜星光灿烂。
八、巴塞罗那:神圣家族教堂的塔尖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岸,它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明珠”之称,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
但是,我们这次巴塞罗那之行却太过仓促,无法品味这个浪漫的海滨城市的迷人风光,这绝对是一个遗憾。2月8日,当我们乘飞机从马德里抵达巴塞罗那时,已经是下午4:00多了,而且当天天气欠佳,天色灰蒙蒙的,很快就要天黑,给我们游览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因此绝对是走马观花。能给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市中心那座似乎永远不会完工的神圣家族大教堂,这座高迪的代表作以其张牙舞爪的夸张风格矗立在城市的中央,那十八个高高的塔尖利剑一样刺向巴塞罗那的天空,好象是为耶酥及他的家族指明一条通向天堂的路。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巴塞罗那是1992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晚上,我们叫了一辆TAXI(标致的,比德国TAXI差一些),前往奥林匹克主场馆,在灯光下领略了雄伟的奥林匹克雄风,也算不枉此行吧。午夜过后,同行的几位团友按耐不住,把我们拉到了纸醉金迷的海滨赌场,小试牛刀后,倒也有500欧元的斩获,于是见好就收,收兵回营。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踏上了另一次旅程:前往西、法边境的袖珍小国—安道尔。汽车离开巴塞罗那,在比利牛斯山的盘山公路上行驶四个小时,便到达这个有趣的国家。全国只有4万多人口,全部国土都在比利牛斯山的一个山谷里。没有工厂,没有农场,物资基本上靠巴塞罗那等城市供应。但这样的一个小国,却过得很滋润,因为他们靠的是低价免税商品的销售,吸引了大量的邻国居民过来购物、消费。团友们利用有限的3个小时,在这个弹丸小国过足了购物瘾,在留下了不少欧元后,乘车返回巴塞罗那。
九、憾别巴塞罗那
2月10日早上9:30,旅游团离开巴塞罗那市区,前往机场,乘坐前往法兰克福的班机,再转机回上海。12:50,当飞机离开地面的时候,往下看见美丽的地中海,一丝遗憾在心头掠过,因为巴塞罗那的美丽,只停留在那几张明信片里,自己的脑海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
别了,巴塞罗那;别了,浮光掠影的欧洲之旅。
十、后记:中国力量
当天下午3:00,到达法兰克福机场转机。闲得无聊去逛机场的免税店,发现到处都晃动着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德国店员见了中国人格外的热情,原来在这里购物最大方的不是德国人,不是美国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正在闲逛,听到广播里传来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原来是又一班飞往中国的班机要起飞了。逛到机场退税处,无意中发现了一份简体中文印刷的《德国购物退税指南》……
虽然这些现象不能代表什么,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中国正在慢慢崛起,傲慢的欧洲人也开始对我们重视起来。21世纪,世界必然会感受到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