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本质——资、社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之上,要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的主人,这是马克思的原意。如果把此作为一个前提来思考,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然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意识形态上。
先在一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只是政权上的,是将来社会主义的主人——无产阶级提前登了基。提前登基了也行,但要看到其幼稚性,需要有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是前朝中坚,让其辅政显然也是本朝中坚。新中国建立之初,搞得新民主主义,就很好,后来社会主义改革,建立互助组等集体形式也很好,这些都在辅政大臣的控制之内,但很快辅政大臣就控制不了了,辅政大臣很快被消灭了。
先在一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无论从物质上还是从意识形态上都是幼稚的,就如幼主一样,不能任其胡为,需要有强有力的辅政大臣,也就是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发达过程。这当然是在社会主义主人的控制下,在资本主义辅政大臣的辅佐下,资本主义的物质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发展在一个过程中完成。
资本主义的物质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发展,两者能不能和谐发展,这是现在的大问题。实际上我们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两者磨合的表现。一方面发展物质生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绝对不会动摇的,另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主人始终掌握政权也是不会动摇的。这就既要防止辅政大臣篡位,又要防止消灭辅政大臣,既防左又防右,但主要是防左,不能在消灭辅政大臣了,等物质发达了,主人长大了再说。
目前提出的和谐,本质上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之间的和谐。提出来意思也是说现在两者之间已经不和谐了,辅政大臣有篡权的苗头了。但如何使两者和谐起来,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还确实需要探讨出路子来。
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理论,是如此重要啊,他解决的实际上就是我国如何向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问题,解决的就是社会主义主人如何在幼小时执政的问题,解决的就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之间的和谐问题。只有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才能建设成功真正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