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企及的 境界
王文平
人生有许多境界是虚无渺茫的。是终生的努力 所不能企及的。
比如宗教的境界,精神的境界,能力和成果创造,自然的山水等等境界。
就宗教的境界而言,李苦禅先生认为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种境界,荣华富贵,子孝孙贤。这种人是普通人,这种人是站在地上的。第二种境界是研究科学和艺术,著书立说。这种人是站在楼上的。第三种境界是宗教的境界,这种人是站在山上的。李苦禅先生认为,这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只有脚力强健者才能够达到。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能抛却爱恋富贵生死吗,不能,便不能专心致道。那衷心向往的宗教的境界,就是 一句空话。
比如精神的境界,老子,孔子,孟子,庄子, 苏格拉底,柏拉图,但丁,雨果,托尔斯泰,。。。。。。。许多哲人先贤的精神,人格,品德和他们的累累成果,是不能企及的。比如孔子是仁者爱人,泛爱众的博爱思想;比如托尔斯泰,虽然年轻时度过了十年放浪形骸的时光,但是随着他研究探索的深入,历练了品德,升华了人格。晚年将他的7千俄顷土地,三百匹马分给农民。将他 的《复活》的版权卖掉用作梁赞省和图拉省的水灾赈济。不仅妻子和家人不理解,妻子责备他,“我们的儿子们孙子们都在挨饿 ,你却在那里卖版权,卖土地。”连农民也认为他精神不正常。直到他去世后,女儿完成了他的遗愿。托尔斯泰把私有财产看成和阳光,空气,水一样,应该是人们所公有的思想境界是多么高尚啊。托尔斯泰的思想境界, 是我们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就作为成果而言,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2首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7部无韵体诗剧,这样的工作量,让历史学家房龙慨叹:莎士比亚有十多种工作分散精力,有个碎嘴疯泼的老婆(典型的男权话语),他的 羽毛笔也不好用,他是怎么写出这么多的作品呢?巴尔扎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写出了90多部长篇,中篇,短篇小说。正象历史学家所追问的:他们不吃饭么?他们不睡觉吗?他们打几个小时的台球么?他们从哪找出那么多的纸张和墨水?托尔斯泰全集90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科学,伦理,教育各个学科。凡此种种,都只能是我们的理想境界,精神的牵念。我们只能仰慕,企敬之。
更有 一些自然的山水,是我们不能企及的。除了经济,环境,机遇的原因之外,还有体质方面的限制。比如西藏,喜马拉雅,珠穆朗玛。。。。。。许多美景,名山,只能作为我们心灵的感念,永久的怀想。
真应照了司马迁的话, 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人作为宇宙的生灵注定是悲剧性的命运么。
但是作为有自由意志的人类,是所有生灵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