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经济评论 一网无稽
齐栋梁
2006.4.10-4.16
怀祖追往昔,漂雨朦胧,中国的四月是个很凄美的季节。“连爷爷”带着170来人再次来访,轰动性显然比去年要小很多,但是也更务实了很多。朝鲜复制中国模式,被各大媒体高调报道着,不知道是为了炫耀还是觉得朝鲜此举的新鲜。慈善者似乎光做好事是不够的,扬澜为这事还得解释一二。张德江说“莫以GDP论英雄”,薄熙来说“知识产权不是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因素”,前者如果说有点show的感觉,薄则多少透着点对美国的抱怨。牛总告副总更多的人第一想法是“炒作”,而这种“理性”的看待现在经济现象还得多亏了网络的普及,使得一些消息能及时的传到众多小民手中。但是围绕着网络也引发了众多的问题,有理性的也更有滑稽的。
12日《新闻联播》播发由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等43个网战共同签发了《北京网络媒体自律公约》,各大门户网络也将《公约》放于头条位置标榜自己的立场。《公约》签署的大背景是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公约》内容来看三条、六条、七条、八条、九条是关于新闻规范性、网站素质、行业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网站而言也确实需要改进和提高;第一条、二条,多少有些配合背景的意思,而第四条可以看成是一个有着明确行为规范的声明。而显然单翼很难高飞,于是就有了期待网民的《自律公约》,各网站以及“窗口”单位们很“与时”的抛出“文明上网”的口号。但是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左网”的高调与“右网”的反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网络是否抑制公民话语权的问题展开了相当热烈的讨论。
而周三google也正式宣布中文名字为“谷歌”,意为“五谷丰登”之意。Google不敢放弃中国这个仅次于美国的大市场,大范围的开发中国市场,显示出公司战略重心的调整。但是批评者也指出google屈服于中国政府,而公司总裁施密特强调说,该公司是为了在中国提供网路服务,才不得不接受官方的有关限制:“我们谷歌的任务是为全世界的民众提供服务。其中也包括中国的十几亿人口。我们认为,我们必须遵守这里的法律。为了完全遵守中国的法律,我们确实对政府做出了妥协。我们别无选择。”但是就感觉而言,“谷歌”的命名多少的显得老调与无味,反倒不如“狗狗”可爱一些。
12日广州日折腾出了一条3号的新闻,成为本周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樊纲:网民不能代表民意不能让网上言论左右政策。一言千浪,引无数口水。樊的观点是“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在网的外面,多数的农民、民工都不在网上,不是网民能够代表的,所以网民不能以民意代表自居”。这是继李稻葵后又一经济人大炮网络的言论。支持者认为能上网的都是些有点吃饱的愤青,属于那种思想最容易受诱惑的“小资”阶级。反对者认为,樊是who啊,一句话就扼杀了网络。
史玉柱高度表态进入“网游”,这个有着个人魅力的“巨人”不知道能否复制“脑白金”以及“黄金搭档”的成功模式。而他制胜“网游”的法宝有两个,一个是巨大的投资,一个是他把市场放到了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网游”究竟是“朝阳”还是“夕阳”自有论道,但史巨人这个当口进入这个市场,很多人都持怀疑的态度。
网络是个巨大的市场,谁都不能忽视这个大蛋糕,商家动用一切手段争取切割权,而管理者似乎看中的是网络的社会效应,而同时网民也成为一个继“农民工”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于是三者之间就开始了争夺。三方中很尴尬的是企业,既要给足管理者面子,又要拉住“漂移”网民,于是出点岔子,甚至滑稽事件就显得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