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8日《金陵晚报》报道:一名张姓江西籍大学毕业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找工作未果,竟然三年来一直住在母校的桥洞下,靠捡食垃圾为主。据了解,此人毕业于南京某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我相信看了这篇报道的人都会问,难道就业的形势真的这样严重吗?在采访到他的班主任老师的时,该老师说,当年曾经有一家医药公司要他的,但是他总感觉这家公司的实力不是太强,自己在那里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发展前途,主要还是觉得自己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生去那里有些委屈,所以断然拒绝了,事隔两年,现在的他早已经不再挑三拣四了,但是始终没有找到一份工作,不知道是否抱着“宁可抱东风送老 不随落叶舞秋风”这样的一种悲壮的心情,但他的情形着实让我们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关注。
曾经,在我国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可以说当时是卖方市场,大学生整体数量供不应求,大学毕业以后当然不愁找工作,往往一毕业就能干上体面的工作。而如今由于大学生源的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都在急速的增加,而响应的市场需求量并没有太大的增长,所以大学生毕业以后也就再象过去那样“吃香”,不过我国的市场也远没有有些人感慨的那样------大学生严重过剩,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还是可以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工作的,而像报道中的张姓毕业生一样,在桥洞里面一睡就是三年的情况,听来还真是让人震惊不已,更多的是一种深思,下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剖析以下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过高的回报期望和市场价格中之间的差距加大
这两年,随着我国各个大学的不断扩招,在现在的市场中,大学生已经不在是整个社会链条中的“稀缺资源”,因此企业对于大学生的价格也在不断的降低;而另一方面,每年都有很多人往大学的校园中挤,事过境迁而仍然抱着原来的那种老思想,也不去了解以下市场行情,不了解机会成本(为了上大学而放弃就业机会而有可能获得的收入加上在校期间的所有费用)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不自然的会有一个心理可以承受的最底底薪数,企业所愿意支付的使用成本和大学生心中心理底薪的差距在不断的加大,这是造成大学生难以就业的第一个原因。
二、没有明确的则业目标,求职成功率低
现在有很多大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特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缺乏一个对自己整体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在求职的过程中,只要是有名的企业就投简历,也不管招收的是什么岗位的人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投完简历以后就忘,等真到面试时候,也没有充足的准备。
三、只重视专业知识,而缺乏对整体素质的培养
面对上述报道中风餐露宿而“痴心不改”毕业生的境域,我在同情的同时,更多的感觉到一种悲哀,他就读的是所以重点大学,为什么一个重点大学会培养出来这样一位有点性格缺陷的大学生呢?据他们学校老师和同学将,张姓毕业生性格比较孤僻,但是为什么没有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帮助呢?如果适时的对他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同学之间以友谊化解他心中的阴影,让他积极的面对生活,我相信又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从这一点上也折射说我国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只重视教学的质量,而忽视了对个人修养方面的培养,结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并不尽如人意,而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没有良好的个人整体素质,仅仅靠专业素质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的。
目前,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个部门的重视,而如何解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正确引导他们就业,将是一个长期需要探讨的话题。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这样难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