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并非一无是处:怀着感恩的心 好好善待地球[下]


沙尘暴并非一无是处:怀着感恩的心  好好善待地球

——[写在第37个世界地球日]

[目录:上篇----沙尘暴——令人深恶痛绝

          ----沙尘暴——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沙尘暴——在生态循环中也有积极意义

       下篇---- 科学生态保护观——与沙尘暴和谐共处

          -----怀着感恩的心  好好善待地球 ] 

[续上篇]  

    沙尘粒子还富含海水中缺乏的钙、铁、磷等海洋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命元素,能够补充海洋生物对营养盐的消耗,促进海洋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增强藻类光合作用,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我国是亚洲沙尘暴的主要起源地,每年输入太平洋的沙尘约6000万吨至8000万吨,很好地促进了太平洋海洋生物世界的繁荣,维护和调节着全球生态圈的平衡。

  但我们人类总是爱犯短视的错误,只见眼前,不见长远,只见局部,不见全局,只感受到它消极的一面而为之憎恨,没想到它还有积极的一面而视为必然。

    科学生态保护观——与沙尘暴和谐共处

沙尘暴作为地球上古已有之的自然现象,与其它许多自然现象,包括对人类有利的现象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消灭了沙尘暴,也就消灭了一种自然生态,甚至会灭绝已经适应这种气候的一切物种。

当然啦,我们并不是怂恿和袒护恣意破坏植被的行为,怂恿和袒护恣意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我们主张人类应该进行科学而积极的生态保护,在控制沙尘暴的同时对其加以研究利用,尽量削弱和降低它的危害性,遏制它的进一步恶化,发挥好它的积极价值,扬其长而避其短,与其和谐共处。

就人类当今的能力,想完全消灭沙尘暴是不可能的,也有违自然规律。只能采取积极、科学的生态失衡防范措施,努力实现局部的削弱或者逐步减轻,遏制住生态恶化趋势;即使这样,也并非易事,还必须要通过全社会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达成。我们首先要确立植被恢复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生态保护人人有责的自我责任感,来做好植被恢复、生态保护的工作,维护生态平衡形成良性循环,沙尘暴灾害方能得以减轻。

怀着感恩的心  好好善待地球

人类自进入工业化时代,尤其是人口迅速膨胀以来。对于我们脚底下踩着的这颗星球,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奢侈的需要;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下半叶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采取掠夺式的资源索取方式。

一方面,使得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已经太多太多,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已经悄然临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这个星球千疮百孔不堪负荷。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可再生资源不懂得珍惜爱护,森林资源日渐萎缩,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使得沙尘暴屡屡突袭。

时至今日,我们再也不能以地球的主宰而自诩,非要与天决斗决出个胜负不可。这无异于与虎谋皮,非铩羽而归不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自然所给与的一切,纯属无私馈赠!我们必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遵循大自然自身规律,好好善待地球,与之和谐相处。唯其如此,才有可能赢取大自然对于人类的友好信任与恩赐。

籍此人类第37个地球日之际告诉你:除非你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就离开地球,移居另一个星球。

但是,即使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你还是要记住:怀着感恩的心,感谢它所能够给你的所有馈赠,好好善待你脚底下的那颗星球,与它和谐共处!

——写于二〇〇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星期六:人类第37个地球日

[上篇:沙尘暴并非一无是处:怀着感恩的心  好好善待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