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暴力的直接诱因


        3月24日凌晨,“叭、叭、叭”三声恐怖的枪声,打破了福建省福清市医院手术室的宁静。一位被捅破肚皮的18岁福清男孩,正躺在该医院手术台上等着做手术,突然他遭到5名男子的持枪袭击。如此“病床之前血腥案”,不用说现场的医护人员,即使听闻了报道,人们的震惊之情也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

肚皮被捅据说就是因为两伙人打架而被误认、误伤,而在被伤待救时又被枪击。我们想知道一群学生在深夜23时还在娱乐场所里?哪来那么多钱?学校不知道?家长不知道?

  发生崇尚暴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笔者以为最根本的,还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实在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耳濡目染的东西,暴力的成分实在太多,社会上对青少年本不应该开放的东西,现在却是全不设防。网吧,录像厅,酒吧,夜总会,书摊,盗版光盘,除了奢糜颓废,就是暴力打杀。所有这些,对于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来说,影响可能还不致太大,可对于青少年来说,毒害作用则绝对与接触的广度与深度成正比。近来发生的几起震惊全国的杀人大案,不少就是受了不良影视作品的长期影响,以至杀人都成了他们品味“快感”的最佳方式。有了这样的文化环境,福清几个少年演出的“病床之前凶杀案”,其实只不过是社会环境的折射罢了。

  此外,“依法办事吃亏,暴力了断纠纷”的野蛮方式和错误观念,也在强烈地引导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多年来,我们的司法建设工作处于立案难,执行难,审判周期长,权大于法,取证艰难的尴尬境地。再加上我国公民普遍缺乏以法律的眼光观察事物,判断是非,纠纷多了,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少。什么时候,我们的依法办事,能够像发达国家那样,百姓能以法律的视角提前做出预案,有了非打不可的官司时,能够很快立上案,很快得到“说法”,很快落实判决。社会上的暴力行为必然会减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也会大大减轻。

  青少年的暴力倾向日益严重,无疑是个严酷现实。从根本上解决还相当复杂和遥远。但是,从眼前的、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社会文化环境治理开始,当是目前应该做、也能够做好的切入点。时不我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