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不是空穴来风,在其背后,至少有五种潜规则在发挥着作用。
一、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里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它至今仍沉淀在现代很多国人的心灵深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中国社会古往今来其实一直就是一种二元社会:非官即民,非民即官。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过度状态,其它职业仅仅被视为一种谋生手段,没有独立的职业人格。因此,做公务员,进入仕途,被视为通向主流社会的最佳选择,在8亿多人口的农村,上述观念尤其严重。
二、中国社会潜规则所产生的潜收益在驱动
三、市场经济资源分配与游戏规则的不健全决定
中国的市场经济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制度上、游戏规则上的不健全,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决定了在很长时期内,政府在经济体系中仍将占据着主导性地位。政府掌控着最优质的社会资源,同时拥有对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与仲裁权,因而,与企业家相比,公务员实质上扮演着市场经济中更为有利与主动的角色。当企业遇到改制、上市等行为时,公务员往往有机会在制定游戏规则与行为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打擦边球的方式谋取利益。另外,公务员的职务期权现象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决定
公务员目前的收入水平在整个社会收入体系中比较靠前,与其劳动强度相比,其投入与产出比就更加突出。另外,公务员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福利、优良的办公环境、较多的出差与出国机会等等。高薪养廉与建设节约性政府的理念有所矛盾,急需制度上与理论上的创新。
五、对改革反思的浪潮影响,当代青年更加趋向理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改革走向深处,就业、医疗、教育、三农等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越来越突出,于是,对改革的反思暗流涌动,甚至出现了要求回到计划经济轨道的呼声。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回到政府、回到公务员队伍是一种行为上的对应,它表现了当代青年更加追求稳定、更加实际与理性。与八十年代的出国热、文学热、特区热,九十年代的创业热、开发热、风险投资热相对照,当代青年的择业观念趋向保守,激情开始衰减,这是公务员热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