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重在提高公民意识和专业技能
———武汉大学彭富春教授谈培养新型农民问题
本报记者 王 淼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篇第七章专门谈到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围绕如何培养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彭富春教授。彭富春指出,建设新农村必须有新型农民,新型农民不是简单认识几个字,而是一有现代公民意识,二有专业技能的公民。
在今年的两会上,彭富春教授提出了“关于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和“关于加强培养农村新人”两份建议案。彭富春认为,三农问题所包括的农村发展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乡村治理问题、农村文化和教育问题、农村公益事业和共同设施维护等等问题都关系到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而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自身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建设的需要。
彭富春认为,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缺少现代公民意识。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意识贫乏和信仰意识缺失等三个方面。他告诉记者,一些人由于不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导致犯罪。农村里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竟然完全不懂法律,甚至连杀人都不知道会去坐牢。而在过去政治运动和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道德也正在逐步丧失。他说,胡锦涛总书记最近讲到“八荣八耻”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八荣八耻”似乎人们都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以耻为荣的现象却仍然非常盛行。而信仰缺失则表现为许多农民不是没有信仰就是信奉迷信,被一些愚昧的信念所俘获。他认为,我国应尽快借鉴国外的作法,开设公民知识课程,并编撰相关的教科书,培训相关的师资力量,从法律、道德、信仰三个方面提升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二是农民缺少现代专业技能。一方面,留守农村的农民没有经过专门的现代农业技术训练,而是依靠父辈经验的传授,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脱贫致富。另一方面,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没有经过特别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培训,不能从事复杂劳动,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其中大部分是脏活、累活、苦活。因此,必须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彭富春表示,如果说近十年来我国的高校经历了一场规模大扩张的运动,现在应该开始一轮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的大规模扩张运动。
彭富春认为,现在一些人把新农村建设理解成扶贫,理解成国家出钱提高农村生活水平,都有失偏颇。他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虽然有许多方面,但关键是培养农村新人。而这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对这些关系长远的问题进行细化解决,尤其是要改变我国目前的学校教育理念。在一般性的知识性教育外,加大公民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农村学校既要为国家输送大学生,成为将来的研究性人才,更要为国家输送职业技校学生,成为实用性人才。因此有必要将现在一些普通高中改成职业高中。
彭富春最后强调,新农村必须有新文化,新文化绝不能成为经济的工具而文化自身没有发展。(原出处:中国改革报 发表日期:2006-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