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品位的高级“打工者”


记者手记:

作为一位由政府官员“蜕变”的职业经理人,俞铭嘉不仅具有企业人的敢作敢为和务实奋进的共性,同时他更是一位有文化有思想、追求品味的儒商。

俞铭嘉曾经最崇敬两种职业,一是医生,二是律师。医生给人诊断,律师给社会诊断,可惜现在很多都变了味,这是他深感痛心的地方。自从他涉足房地产业后,凭着满腔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刻苦的实干精神和心血的投入,使他对房地产业情有独钟,并有所建树。这种热爱与执著更体现了他对事业的忠诚与追求。

写作,读书,游泳,看碟是俞铭嘉的爱好。无论是自娱自乐,还是充电交友,在他看来,都是事业和生活的组成部分。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用建筑的形式来创造生活、体现自身的价值是俞铭嘉锁定的人生目标。他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到一个个精品楼盘的建造中,正如他对品位的定义一样,他给社会提供的是有创意、有人性的生活空间,来彰显现代生活的品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俞铭嘉把自己和自己从事的事业比喻成小草,是为社会添绿的。然而,我们相信,正是因为有了小草,大地才显得生机勃勃、熠熠生辉。

 

 

 敢于挑战  弃政从商 

 

20世纪70年代,俞铭嘉曾是一名象山下乡知青,当过工人、进过商业企业。8年后调到县政府机关工作,凭着勤奋好学和正直上进,他从普通的秘书做到象山县乡镇局长、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按理说,这是一条顺畅的仕途之路。然而,十年的从政生涯却让俞铭嘉的心中总是感到一阵阵惆怅,尽管他也很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行政机关的被动调动却难以满足他实实在在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于是,俞铭嘉毅然“下海”投身商界,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树挪死,人挪活”,1993年初,正值35岁的俞铭嘉带着成一番作为、做一番事业的冲动去了宁波开发区,时任宁波保税区发展总公司常务副总、支部书记,并兼任宁波保税区发展置业公司总经理。

保税区的初创时期非常艰苦,住的是工棚,吃的是快餐,呈现在俞铭嘉面前的是一幅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不现人”的荒凉景象。“要做一番事业谈何容易。”俞铭嘉感叹道。抱着认真负责、坚忍不拔的精神,在面临一无资金、二无人才的情况下,俞铭嘉却创造着奇迹:以十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发和建设了当时宁波保税区内最高,也是最现代的建筑——宁波保税区国际发展大厦,总建筑面积为48000平方米,高108。并在国家财政未投资的情况下,完全利用保税区的政策因素和市场运行操控,完成总投资1.68亿元,使该大厦开发获利4000余万元。

三年后,俞铭嘉调任至宁波鸿海实业公司。当时的宁波鸿海实业公司是省财政和市财政投资组建的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俞铭嘉主要负责宁波保税西区1.1平方公里的开发和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由于前几年的运营不善,企业当时已陷入无法正常运作的亏损境地,员工人心浮动,纷纷跳槽。接任后,面对这种困难局面,俞铭嘉在经过短期内的人力、财力资源整合后,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合作,着力解决资金短缺,改善内部基础设施,落实经营责任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个几乎“瘫痪”的企业在一年内扭亏为盈,西区甚是荒凉的1.1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俞铭嘉的运作下变成了投资和建设的热土,引进投资企业六家,出让土地多幅,实施基础道路工程投资1000万元。1997年公司在享受保税区免税政策的前提下,盈利1000多万元,净增资产300多万元。

1998年,俞铭嘉调任至宁波宁兴集团工作,任中外合资宁波宁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开始,又创办了宁波宁盛置业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直至2006年初。“人在一生中总要干几件事。我希望在这短短的一生里,能给世界留下点什么。”这是俞铭嘉经常对自己说的。这些话激励着他认认真真做事,辛辛苦苦奋斗,不断追求人生轨迹。如此,俞铭嘉也实现了从一个政府官员到一个企业老总的“蜕变”。

 

 

勇于探索  勤于实践

 

从政府部门到国企,再到股份制企业,俞铭嘉始终把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一个高级打工者,一个实实在在做一番事业的人。

从一个行政官员到企业的“高级打工者”,俞铭嘉说这是人生的一个转变、一个挑战。“行政干部其实与职业经理人是同一个概念,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过去我在政府机关工作,是对国家负责,到国企工作还是要对国家负责,后来到股份制企业就要对股东负责。但归根结底,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回报社会。”无论是作为行政干部还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俞铭嘉都没有放弃对自身的要求,降低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人活着要有价值有意义,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身价值,就要学习和实践。因为实现目标需要有实力和动力。”

1992年,俞铭嘉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屈指算来已有14个年头了。一路走来使他对宁波的房地产市场、地段、楼盘有着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谈起房地产业,俞铭嘉顿时精神了起来,津津乐道:“房地产企业其实就是一个生产加工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把水泥、钢筋等产品元素和一种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做成合格的产品,然后通过销售,实现商品价值的转化。很多人认为房地产是周期行业,房地产为什么就不能搞一辈子呢?在中国,房地产是一个新兴行业,真正有房产概念的也不过二三十年,从原来的分配房、到现在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转变,它不仅是一个产业在中国的兴起,更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观念的转变。根据西方已有200多年历史的经验,中国房产业发展之路将愈走愈宽广。”针对当今“房产过剩,产品过剩”和“房产泡沫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牟取暴利”的说法,俞铭嘉马上就严肃了起来。“这些说法有些不负责任。目前,房地产分质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好的地段、好的质量、好的服务才会有好的价格,这才是房产商应该把握的问题。“永远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不满意的产品”,如果没有高质产品性价比和良好的市场接受度,开盘再低的价格也没有稳步上涨的可能。所以说,不管市场风浪再大,做出好产品才是生存制胜的关键所在。目前的房地产业是有些问题存在,但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功效和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因此,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房地产业,理解、帮助和扶植房地产业,使其稳健发展。”   

俞铭嘉始终认为,职业经理人既然是高级打工者,就应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效益,为生活创造价值。尤其对于房地产商来说,在城市化建设中不仅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超前的理念,最主要的还是敢于开拓,不断为社会创造有品位的商品、经典的楼盘。同时,企业的发展还要顺应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俞铭嘉自2000年创办了宁波置业有限公司以来,累计开发房产面积约为70余万平方米,交付40万平方米。在坚持诚信的基础上,为国家和企业创税利近2亿多元,把一家暂定三级资质的企业经营发展到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开发企业。

 

善于思考  儒商风范

 

自从弃政从商,走上职业经理人之路后,俞铭嘉不安现状,换了好几家公司,不断地开拓创新。就像一头老黄牛,犁好了一块田又去耙新的一块田,勤奋耕耘、任劳任怨,不言苦不言败。俞铭嘉说:“要坦然面对人生的每一次变化和选择。”你可以体会到他的胸襟和心态。

“做一个有品位有思想的职业经理人”,这是俞铭嘉一直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首先基于不懈地学习。俞铭嘉平时喜欢写作(偶尔还会诗性大发),读书,游泳,看碟原先专科文凭的他先是读专升本,后来又参加澳门科技大学MBA班的学习和北京大学EMBA的学习,获硕士学位。去年,又参加了全国首届职业经理人的培训考试,获得了全国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人证书。同时他也是宁波经济理事会理事、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宁波职业经理人协会常务理事、宁波市文联《文学港》杂志特约代表。“学习不仅充实了自己,也是人生的乐趣,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做出有品位的事情。”

俞铭嘉对品位的定义是这样的:“向上的、健康的、有情感的至少有艺术感的、有精神造势和精神追求的都是有品位的。”用建筑的形式创造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俞铭嘉以为客户建造品质优秀、内涵丰富的建筑精品为己任,以务实、专业的精神和诚恳的态度,致力于建筑产品向功能品质与人文艺术内涵完美融合的方向发展。他提供给客户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和形式,让生活更加自在和谐、幸福美满!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品位。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房产市场,俞铭嘉思考着我国的房地产业只有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从企业内部管理上求突破、求发展。房地产企业开发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将带动房地产业的整体提升。

“我希望我没有白活。人活在世上,就要留下痕迹。”这是俞铭嘉的人生感悟。当如意金水湾、宁兴苑、新世纪花园、三北名都、掌尚名筑、金港花园……这些壮观而又精美的楼盘在日新月异的宁波城市中耸起的时候,俞铭嘉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者,更是一个耕耘在房地产业的思想者和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