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油荒


早晨一大早,表哥和表嫂子就乘坐班车去镇上买汽油。不到中午,他们气鼓嘟嘟的回来了,说根本没有油纯粹是骗人。据舅妈讲,这已经好几次了,每次听说油来了,他们夫妻两个都赶过去,去了要么是没有汽油,要么就是更有早行人,总之家里的车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油吃了,表哥靠运输挣钱的打算也就落了空。

以前听说广东出现油荒,自己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这次家里出现摩托和四轮都趴在家里动弹不了,我才真正感到没油的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这在二十年前甚至都无法想象:没有汽油没有动力可以让我们生活一团糟。在我小的时候,父母还骑着自行车去隆化承德,两天一个来回,现在人们甚至不愿意步行十里去镇上买东西,至于骑自行车出门远行似乎成为了神话。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或许感觉不到,到了老家才知道汽油是如何的短缺了。老家里到处是打听汽油的人,甚至有远房亲戚找到我。他认为我在北京必然有些门路,看看能不能搞到一些汽油,哪怕稍微贵一些都无所谓。我只好抱歉的告诉他们我爱莫能助。

上次听一个中石油的哥们讲:中国石油储备不足,问题是如何的严重。当时我还不以为然,我说在宝马奔驰里面养鸡算了,现在看来一旦真的没有了油料,宝马奔驰就是老鼠也不愿意在里面待着。其实近两年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的关于汽油缺乏的报道,甚至在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上也出现了关于缺油的命题。在我很早读到的《大道至简》一书中,陈淮博士也对此进行了深入了剖析。不过事情没有走到自己身边,这种感受终归有些隔靴搔痒。

这次回乡,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说现实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乡间的父老乡亲对中国油价走势,对中国原油储备甚至对于中国在哈萨克斯坦购买的油气田都如数家珍。听的我目瞪口呆。很多平时根本不关心政治的人,也破口大骂国家领导人缺乏眼光没有进行原油的战略储备,责怪他们不能未雨绸缪。我在很多学者知识分子甚至是一些权威面前不只一次听他们讲中国的老百姓素质低下,不适合直接民主不适合宪政。现在看来纯属胡说八道,他们能够研究清楚复杂的石油的问题,他们难道还不知道选择优秀的人物来管理国家。这简直就是愚民啊。

回京的时候,进入密云照例进入了车流的世界。客车在车流中时速绝对不超过十公里。望着一眼看不到边际的车流,想想中国可怜的石油资源。在缺乏替代品的市场上,中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石油匮乏的影响。现在这种依赖进口的日子终究潜在着巨大的风险,但是我们似乎又无计可施。

昨天给家里打电话,妈妈告诉我表哥一怒之下把四轮卖了,自己跑北京拆迁去了。可是完了妈妈也叹了口气:现在拆迁已经在四环之外了,等城市建设好了,表哥他们干什么去啊。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城市引领农村的发展格局中,我们缺乏的不止是单纯的动力比如汽油,城市随时都可能抛弃农村。出现油荒肯定首先保证城市,城市领导农村肯定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