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2006年5月5日下午 ,深圳的王 先生从赛格大厦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销售人员告诉他可以参加抽奖,奖品分为五等,一等奖是一台索尼数码相机。王 先生手气不错,一伸手就抽中了二等奖,奖品为一个双肩背包。王 先生突然冒出一个疑问,抽奖箱内到底有没有一等奖?于是他要求工作人员将抽奖箱倒空,另人大吃一惊的是,抽奖箱内根本就没有一等奖。就是说,索尼数码相机只是个道具、是个鱼饵,根本不用担心有人把他拿走。王 先生认为赛格大厦涉嫌欺诈,要求把一等奖奖品由他这个二等奖领走。销售主办方只是解释说是工作疏忽,忘记放上一等奖彩球了。
听到此处不知大家有什么想法,我是有几点看法要说的:
其一,主办方的所谓工作疏忽,忘记放入一等奖彩球的说法是连小孩子都骗不过的自欺欺人的把戏。这使我对现在的各种抽奖行为产生了疑虑。现在各种商业欺诈层出不穷,另人防不胜防,还有多少商业行为可以相信呢?为什么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事情屡屡发生呢?去年西安出了个刘亮事件,让人们初步认识了抽奖活动的真面目。原来四辆做为奖品的汽车都是圈套,都要由他们自己人最后提走。只是由于没有考虑周密才让刘亮误打误撞地抽到了一辆。原本如果是再高明一些的商家,就该将错就错,认倒霉让刘亮把车提走,这样一来还显得此事的真实性,为下次再骗人进行了舆论准备。谁想到那几个骗子更黑,竟然说人家刘亮抽到的是假号,宣布作废。于是刘亮告状,引发了一场腐败大案。这次又是以抽奖来欺骗消费者,虽然标的没有那么大,但性质是一样的。
其二,商家既然敢于欺骗消费者,自然是觉得不会露出马脚,谁想到赶上个较真的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