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出口效应的实证分析
[摘 要]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与误差纠正模型,考察了1980—2004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从长期看,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存在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来看,均衡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慢。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美国; 直接投资; 出口; 协整分析;误差纠正模型
一、引言
对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早期的国际投资理论认为,对外投资是跨国公司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为绕开贸易壁垒、打开东道国市场而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主要是替代关系。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更加细密,由产业间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不但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而且将研发和服务等环节都向外转移,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补作用日益明显。
国外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相关性问题,有许多研究。许多文献持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一国出口贸易的观点,如Bayoumi、Lipworth(1997),Muchielli and Chedor(1999)等。Muchielli and Chedor(1999)对这些文献做了详尽的综述。他们指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外国资本可以通过技术扩散,利用东道国不具备的销售网络、管理经验等提高东道国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发展。但这种关系又似乎不是绝对的,Jun and Singh(1996)研究了30个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又对1969-1993年期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部分国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仅有泰国、新加坡、希腊、厄瓜多尔和葡萄牙五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而对于大部分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不显著。
对于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Zhang.Q and Felmingham,2000;杨迤,2000;戴金平、冯蕾2003;杨丹辉,2004;史小龙、张峰,2004等)。虽然各自得到的结论有些差异,但都支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这个结论与中国出口贸易的现实情况也是很相符的。但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总体的角度去研究的,即研究某一时期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出口贸易总额或某一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该地区出口贸易总额的关系。我们的问题是,在总体上,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有促进作用,具体到某一个国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增长?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的稳定均衡的关系?本文将通过协整分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二、实证分析
为了从定量角度考察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变量协整关系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一方法是本文论证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基础。Granger 与Newbold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发现,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不能进行简单的最小二乘回归,对此Enger与Granger提出了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方法。这一方法的基础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值呈现非平稳性,但它们的某种线形组合却呈现平稳性,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某种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在经济意义上,这种协整关系的存在表明可以通过一个变量值的变化影响另一个变量值的变化。
1、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了中国1980-2004年期间各变量的年度数据。考虑到美元与人民币实际汇率(
为消除经济变量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引起的不利影响,并且考虑到在分析中取各变量的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对各序列进行取自然对数变换,得到新的变量分别为
2、单位根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时,首先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直接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将导致谬误回归(spurious regression)现象。采用ADF检验与PP检验方法分别对变量
表1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ADF检验)
变量 |
检验形式(C,T,K) |
ADF统计量 |
临界值 |
是否为单位根 | |
|
|
(C,N,1) |
1.6877 |
-2.9969﹡﹡ |
是 |
|
|
(C,T,0) |
-4.6499 |
-4.4167﹡﹡﹡ |
否 |
|
|
(C,T,1) |
-2.8291 |
-3.2474﹡ |
是 |
|
|
(N,N,1) |
-3.7299 |
-2.6756﹡﹡﹡ |
否 |
|
|
(C,N,0) |
-2.6004 |
-2.6348﹡ |
是 |
|
|
(C,T,1) |
-4.9297 |
-4.4167﹡﹡﹡ |
否 |
表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PP检验)
变量 |
检验形式(C,T,K) |
pp统计量 |
临界值 |
是否为单位根 | |
|
|
(N,N,1) |
8.1342 |
-1.6231﹡ |
是 |
|
|
(C,T,1) |
-4.6539 |
-4.4167﹡﹡﹡ |
否 |
|
|
(C,T,1) |
-2.0714 |
-3.2418﹡ |
是 |
|
|
(C,T,1) |
-6.0423 |
-4.4168﹡﹡﹡ |
否 |
|
|
(C,T,1) |
-2.4255 |
-3.2418﹡ |
是 |
|
|
(C,T,1) |
-4.9325 |
-4.4167﹡﹡﹡ |
否 |
注:(C,T,K)分别代表所设定的检验方程含有截距,时间趋势及滞后阶数,N指不含C或T。滞后阶数由AIC最小的原则确定。﹡﹡﹡,﹡﹡,﹡分别表示在1% ,5%,10%水平的临界值。
由表1与表2知
3、协整检验与协整方程
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的EG两步法;二是Johansen(1990)提出的基于VAR模型对协整向量系统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和检验。Johansen的检验方法又被称为极大似然估计与迹检验或最大特征根检验,其要点是将求极大似然函数最大化问题转化为在正则约束条件下求最大特征根的问题,由于这种方法能精确的检验出协整关系的个数,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
首先,建立VAR模型:
其次,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利用Eviews3.1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如表3。
表3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特征值 |
似然比统计量 |
5%临界值 |
虚拟假设(H0) |
备择假设(H1) |
0.616 |
38.10 |
34.55 |
|
|
0.364026 |
17.65 |
18.17 |
|
|
0.116791 |
3.25 |
3.74 |
|
|
注:
表3表明:在5%的临界值水平下变量
Se: (0.1452) ( 0.2517)
协整方程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实际汇率与出口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关系。在这种长期均衡关系中,
4、向量误差纠正模型(
如果包含在VAR模型中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我们可以在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包括误差纠正项(
其中: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协整方程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其原因何在呢?(1)投资的类型决定了对外贸易作用的方向。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中很多是出口导向型投资,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它们在中国生产的往往是几年前美国研制出的“朝阳产品”,而如今由于技术溢出到国外,失去垄断优势,在美国国内成为由于成本过高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夕阳产品”。公司只有进行产业转移到国外,重构比较优势。对华投资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施优惠的引资政策,且中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从而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这类投资具有贸易创造效应,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2)美国跨国公司庞大的市场销售网络便利了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扩大出口。通过引进跨国连锁集团,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网络。如2003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四大跨国流通企业共采购中国商品约200亿美元。(3)美国公司大量的内部贸易(intra-firm trade)是促进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如2002年,中国与美国贸易中,内部贸易出口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20.5%。美国公司内部化率高的产业主要是计算机与电子产品、交通设备,电子产品等,内部化率平均高达60%(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这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美国对华投资的主导产业,比重占美国对华制造业投资的80%。这客观上增加了美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此外,一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存量越大,内部贸易的规模就越大,内部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就越高。肖世练(2000)利用20世纪90年代的数据,以美国内部贸易进口量为因变量,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量与当年进口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内部贸易进口量与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美国对华投资的快速发展也客观上增加了中国的出口。(4)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2003年,中国IT产业销售收入高达1.9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IT产业是美国对华投资的主导产业之一。
2、
四、结语
1、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均衡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慢,美资的短期变动对中国出口变动影响不太明显。这些基本上与从总体上研究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结论是一致的,体现了外商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互补性。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以前我国利用美资的政策符合我国使用外资的“出口导向”政策。
2、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自然会认为,应当继续为美国投资者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此促进中国出口增加,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我国在已经入世的背景下,一些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将逐渐取消,此外,各地在提供给外资的优惠待遇的空间也越来越小,还有,由于我国吸引外资已具规模,若仍然对外资实行中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大量优惠政策,将导致国民福利的巨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调整使用外资的政策,当然包括重新调整使用美资的政策。为了进一步发挥美资对我国出口的促进作用,如果美资进入我国主要是着眼于出口,我国的美资政策的调整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如向美国投资者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可以适当减少;可以通过产业关联,为美资企业在投资所在地提供完整的产业链;加强投资方向的引导,鼓励投资新兴、高技术产业,鼓励在我国开展研发活动;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总之,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它们的出口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 Bayoumi,T,and Lipworth,G.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Trade (IMF Working Paper WP/97/103) IMF,1997.
[ 2 ] Hein.S. Trade Strategy and the Dependency Hypothesis:A Comparison of Policy, Foreig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n and East Asia..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2 .40.495-521.
[3 ] Jun.K.W,Singh,H.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August 1996.2.67-105.
[4 ] Mucchielli,J.L,and Chedor,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Export Performance and the Impact on Home Employment.A Empirical Analysis of French Firms.New Horizon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Cheltenham,,UK:Edward Elgar,1999.
[ 5] Zhan Q,Felmingham.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ward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hina’s Provincial Export Trade.China Economic Review,2001.12.82-99.
[6] 戴金平,冯蕾.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5).
[ 7] 史小龙,张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4).
[8 ] 肖世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宏观因素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5).
[9] 杨丹辉.外商投资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J].改革,2004,(3).
[10] 杨 迤.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2,(2).
[11] 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12](美)约翰斯顿 迪拉尔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Effects ofAmerican Direct Investment in
Abstract: It is provided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and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data of 1980-2004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n direct investment and
Key words: America; Direct investment; Export; Co-integration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本文待发<生产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