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弥合的“代沟”


    所谓“代沟”是指相距一个时段,由于所受教育、所处环境、当时的社会风气等综合影响,造成不同年龄段人群思想意识的差别。封建社会的“代沟”时限较长,那是因为当时的意识形态基本受到同一套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的影响,差别年限拉长的原因。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与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代沟”年限逐渐缩短,“代沟”所呈现的意识形态差别越来越大,直到现在,两代人之间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了。

    首先表现在生活作风上。越年老越俭朴,越年轻越奢华,解放以前出生与解放初期出生的不一样,解放初期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更不一样。本人曾试着给他们分分期,解放前出生的一代人,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因此那一代人对东西特别珍惜,尤其是吃、穿、用等生活必须品,剩饭、剩菜绝不舍得扔掉,穿衣服基本是大人穿了孩子穿,大孩子穿了小孩子穿(那时孩子普遍比较多),补丁摞补丁,讲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解放初期出生的一代人由于也经历了物资极度短缺的时代,也都有俭朴的意识,但由于生活条件在逐步改善,实行了计划生育孩子较少,是上一代与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中间年代,具有现代人的意识同时具有老一代的传统。而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基本上是在甜水中泡大,更由于普遍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充足,与前两代人的思想观念截然不同。他们吃讲高档,穿讲时尚,饭菜剩下就扔,老人们和他们讲从前,他们会说“谁让你们没赶上好时候”?

    对现实的看法差异更大。老人们讲主义、讲爱国、讲道德、讲到时候,他们会说,你们那套过时了,现在是讲摇滚、讲MP3、讲电玩、讲露点、讲高消费、讲“四大天王”的时代,谁还讲什么传统,太老土了。

    老人们对工作非常认真敬业,塌实工作,以单位为家;现在的孩子们以单位为跳板,不行就跳槽。

    对待婚姻与性越来越随便,同居、试婚、王老五、丁客等各式各样的婚姻方式让老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离婚如同儿戏,就象穿旧了一件衣服换一件般的随便。

    敬老观念急剧弱化,爱小情结迅速提升。老人在家中的地位至少要排在“小皇帝”后面,尤其是农村的老人,已经是家庭中最末一把手了。

    男尊女卑变成了阴盛阳衰,女主人几乎成了家中的一把手,大权独揽。男人成了多数家庭中的“配角”。

    以上种种,是社会进步还是异化?哪些是好的方面,哪些是糟粕的东西?欢迎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