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如何理财?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
一、为什么会产生“房奴”?
1、表现。“房奴”最近成了一个流行词,它指的是那些月供占到其收入50%以上的房贷一族。很多按揭买房的人被戏称为“房奴一族”,月供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享受着高薪可是大部分时间是在为银行打工。专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房贷抑郁症”,那么贷款买房的人怎么才能从中解脱呢?根据媒体的调查,在九成多的房贷者中,有三成以上的人成为房奴。据悉,这些人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享受生活。“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其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现在超过三成房贷一族已经沦为“房奴”。(
2、强烈的需求。自古以来,安居乐业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太平、能否长治久安的标准。要乐业,先要安居。安居就是有一个安宁的家庭。而“家,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就是用一个屋顶下有一只猪来表示;“安,就是用一个屋顶下有一个女人来表示。不管是表示食物或财富的猪,还是表示伴侣或婚姻的女人,都是在屋顶下,也就是说,安居是以拥有一套房子为前提的。几千年过去了,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变化,现代人要结婚安家,仍然首先要有一套房子。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个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共同出资,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当下中国的房产市场出现四种景观:一是拥有私房者达到76%。美国是68%,英国67%,德国42%;二是房子越做越大,许多新房面积比发达国家普通市民的住房宽得多,想买小房买不到;三是买房者91%用按揭,按揭人群中3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50%以上,越过公认的警戒线,被称为“房奴”;四是房价居高不下,又大又贵的房子使无房者处于两难境地,不买吧,左邻右舍大多都买了,而且房价上扬推动租价上涨;买吧,只能加入新的“房奴”队伍中。事实上,在富裕的美国,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故事中老太太一样贷款买私房,也有不少人像“中国老太太”一样攒钱买房,甚至攒了钱也不买房而是租房。至于住房面积,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城市普通百姓也不追求宽敞,韩国城市里面积小于
3、购买主体。2005年初,北京市建委的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商品住宅购房对象正趋于年轻化,20—30岁群体是商品房购房主力。而当年第四季度,其所占比重又有大幅增长,达到了近四成。
4、过份贪大。1998年才启动的房产市场化改革到今天才不过8年,而目前中国约80%的(城镇)家庭已经拥有自有住宅,而有百余年房产市场化历史的美国才68%,英国为67%,德国为42%。世界经验证明,任何社会中,一部分家庭是肯定买不起房的,在大部分欧洲国家,租房租住率甚至超过50%。而反观我们,一个月薪三四千、家境一般的年轻人总在为动辄百万的房产忧心。在香港,60平米以下的房子占整个房产市场的72%以下,90平米以上的“大房子只占10%,而我们的房子则是越大越好卖、越贵越好卖,对于一个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没几年的国家,市场上供应的基本都是100平米以上的房子。
5、至少三成购房者成为房奴。在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中,有2600万人因买房供按揭得了轻度忧郁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城市居民七成左右没有购买新商品房的能力。随着房价的快速上升和中央银行加息,越来越多的买房者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我国东部地区商品房均价已达到4000元左右。根据我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在1.5万元至1.7万元计算,购买一套
6、快乐的负担还是受罪。2600万家庭的债务,假如平均每户债务(本息40万元),那么,他们的总债务为10.4万亿元,这的确是一笔庞大的债务!分摊到30年,他们每年承担的债务为3466亿元。平均每个家庭负担13333元。按照国际惯例,月还款的额度不应该超过家庭月收入的40%。如果月供控制在40%以内,原有的生活品质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个人也不会觉得压力过大。但如果超过40%,就不同了,尤其是收入单一的家庭会很明显地感受到压力。在新购房人群中,每月偿付按揭贷款占个人收入比重30%以上的家庭至少有50%以上,而按揭还款占到收入50%的家庭大致有30%左右。如果将20%所得税、社会保险、医疗保障、日常生活支出、子女教育等各种必不可少的开销加在一起,城市普通老百姓居住成本所占家庭收入比重过高是不容置疑的。一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北京两地家庭负债比例分别达到155%和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又必须留出部分积蓄以备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二、房奴如何理财?
在支出刚性的条件下,开源是唯一出路,强化理财可以度过难关。
1、量力而行。所谓“量力而行”,就是最好是能够自己交首期,而且每月用于交住房抵押贷款的支出应低于月收入的40%。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不少人在贷款购房后感觉到生活压力很大,每天努力工作的念头紧绷,生怕发生差错导致无法按时还贷。实际上,这是月供占月收入的比例过大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每个月还多少才不至于狼狈呢?买房肯定要量力而行,“你让大学才毕业的年轻人就去买房,这无异于让幼儿园的小男孩找媳妇”(冯仑)。还有一些人买房是为了面子,有些消费者的心理很奇怪,他买房可能是给其他人看的。如果不理性消费,买不起房的去买房,买不起大的去买大的,最后日子难过,那是活该。如果买来的房子租出去还不够还房贷,消费者就最好不要买房。
2、首期付款。未来收入流量有限,又想把“月供”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40%以内的购房者,应该在首付款上下工夫。首付越多、贷款越少,在相同的贷款时间内,还款额就越少。比如,5年期贷款,给银行的利息也会更少。所以,应重点考虑尽量多付首付。如何多付首付呢?借亲戚朋友的钱付首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现在的年轻人由于住房需求旺,存款少,很多人选择交20%的首付,选择20年的还款期,这样下来交给银行的利息不是个小数目。不如借亲戚朋友的钱来多支付些首付,这样利息支出就会大大减少。
3、把握利率走向。很多家庭买房时往往只关心现在的利率,而忽视今后利率的走向,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通货膨胀日益加剧的背景之下,如果中央银行持续加息,房贷的利率也会跟着上升。最主要的是,房贷利息负担会大幅度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
|
加息前(5.508%)月供 |
加息后(5.751%)月供 |
增加幅度(%) |
30万20年期 |
2065.02 |
2106.42 |
2.00 |
30万30年期 |
1704.87 |
1750.91 |
2.70 |
70万20年期 |
4818.37 |
4914.58 |
2.00 |
70万30年期 |
3978.04 |
4085.01 |
2.70 |
假定利率上升到7.5%
|
加息前(5.508%)月供 |
加息后(7.5%)月供 |
增加幅度(%) |
30万20年期 |
2065.02 |
2416.78 |
17.03 |
30万30年期 |
1704.87 |
2097.64 |
23.03 |
70万20年期 |
4818.37 |
5639.15 |
17.03 |
70万30年期 |
3978.04 |
4894.50 |
23.03 |
4、留足后备资金。在贷款购房前,务必留出家庭3—6个月的生活支出和3—6个月还的住房贷款作为紧急备用金,还可以准备2张信用卡,以备不时之需。同样,在决定到底付多少首付的时候,也要考虑在购房后的一年到两年内家庭有没有大的支出,另外还要把装修费用等考虑进去。
5、逾期罚息。从2006年年初开始,凡在
6、是否提前还贷。投资收益少于7.0%应提前还贷。收入颇丰的人应该提前还贷。提前还贷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财方法,少给银行打工,就是为自己获得收益。按还款方式不同,借款人可以选择期限减按或金额减按的提前还款方式,这里面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全部提前还贷,即客户将剩余的全部贷款一次性还清。第二,部分提前还贷,剩余的贷款保持每月还款额不变,将还款期限缩短。第三,部分提前还贷,剩余贷款将每月还款额减少,保持还款期限不变。具体如何选择,借款人可以咨询银行专业人士。
7、理财生财。
但是,对于一些投资型“按揭者”,当投资收益高于目前房贷利率(普通住宅利率5.751%)的时候,可以不考虑提前还贷。虽然不建议在负债的情况下进行风险投资,但是对于投资经验非常丰富且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家庭来说,他们能通过投资使家庭的资产年收益超过住房贷款利率。这样的家庭,在有了充足的保险规划和紧急备用金,并建立好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后,就可以大胆地去投资,让钱更发挥更大的作用。
8、部分出租住房
网上最近刊载了一个故事,转过来与大家分享:某君刚看完电视里的一个理财节目,坐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看着宽敞的大房子,突然灵光一闪:140多平米的大房子,3个装修豪华设备齐全的卧室,现在3口只住一间,是不是奢侈了点儿?若能把两个房间租出去,一个月2000多块的房贷不就出来了!他的解决办法是:把三室两卫的空间进行隔离,划分出一套偏单出租,留一套独单自家用,互不干扰。非常时期只能如此了。再说了,等有了钱,住不住这儿还不一定呢!经过家庭议会的二审,修改方案获得全票通过。老婆还提醒说:要找就找可靠的房客,出租合同要签好,别留尾巴。租房合约,一个月共计2000元的房租——房贷转嫁出去了,此君偷着乐了好几天。用省出来的钱给孩子买了教育基金。每月存几百块,等孩子上学了,每月就能多取好几百。如果“房奴”也有类似大房和烦恼,则此君的解套方法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