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央视广泛征集“3·15”晚会话题,希望知情人从幕后勇敢地走出来向假冒伪劣和侵犯消费者权力的产品和行为“宣战”,据晚会制片人透露,2004年的“3·15”晚会将史无前例地将维权和打击假冒伪劣推向最高潮,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住房、通讯、汽车、农资、日用消费品等行业将一针见血、痛打到底,毫不姑息、吝啬。而汽车的假冒伪劣和侵权行为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不深揭不狠打绝对不行了。也该是时候了。
汽车配件假了劣了,那直接就是冷面杀手,从踩油门的那一刻起你就把生命放在了雷区,随时可能引爆自己;汽车广告假了虚了,聪明人还能懒得打理,但是现在浑水摸鱼、打擦边球的事儿多了,大多数消费者已逐渐失去“火眼金睛”的火力和深度,违规发布虚假汽车广告,误导消费行为,都是利益驱动使然,厂商、广告商甚至有些媒体也已司空见惯了;再说,费改税喊了这么多年始终不见动静,一定程度上怂恿了路上的假车假牌在增多,有些人不愿意交税,如此说来,国家的财政收入流失越来越大,不努拳砸烂这些歪门邪道,遵纪守法的公民是坚决不答应的。这些年来,融合汽车而发明的新词汇层出不穷,召回、下线、陪练、美容、车模……哪一样不让人操心?!哪一样没有擦边球可打、漏洞可钻?!又有哪一样不让那些专事不义之财之辈瞪大眼球、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成了某些人屡试不爽的“游戏”,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在掠取别人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怎么能够答应?!我们怎能忍心不管?!
侵害汽车本身的安全权力,侵害车主的生命权力,我们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汽车的安全关乎车主和行人的安全,关乎国家交通运输动脉的畅通,汽车产业的正规化、法律化消费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光凭国家立法不行,仅凭行政执法不够,有消费者的声援也不够,我们需要的是法、行、声、管统一协调并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交警执法、路政稽查、教练叮咛,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我们更需要千千万万个职业的或者业余的“枪手”,对于那些假冒伪劣汽车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打、善于打、往痛处打、往纵深打,我们尤其首先需要具有良知和社会责任的汽车制造商、经销商、服务商,把汽车当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宝贵无价的生命,确保安全、可靠、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汽车产品来到百姓生活中间。
天天成为“3·15”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良知与正义的执着与坚决,汽车生产经营需要“3·15”,消费汽车更需要“3·15”。我们希望更多的“刁民”出现,希望更多的“枪手”出现,更希望汽车是老百姓不可缺少的生活伴侣,永远互相恩爱,相互尊重,相敬如宾。
什么时候“消法”失去存在的意义了,什么时候汽车的质量与服务大家不再去争论了,什么时候“3·15”成为历史的数字淤泥了,我们才能封笔闭嘴无话可说,虽然艰难,虽然漫长,但我们值得等待,值得为之歌为之泣为之生为之死,为之泪流满面为之赴汤蹈火。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