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本质


 自由是那么地令人向往,为争取自由先烈们前仆后继,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绝唱。目前更是有人打着平等自由人权的旗号,推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但什么是自由呢,就是随意地思想随意地行动么?词典的解释是: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萨特说,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自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一种不“自由”,因为人无法逃避选择的宿命。还有一种说法:自由( freedom)是一个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从受束缚下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必然即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客观的、确定的趋势。自由指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是通过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的实践而获得的。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3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即必然性认识愈深刻、精确,他的改造世界的实践就愈自觉、主动,因而也就愈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论断是目前对自由最为科学的论断,其含义有三: (1)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这是指人的意志自由;    (3)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包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两个方面,这是人的行动自由,也就是在实践中驾驭了客观必然性,从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自由。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也存在着不严密,“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那是不是说认识必然的活动就是自由呢,自由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行为么?同样的“自由是对世界的改造”也存在对世界的改造行为就是自由么这样的疑问,看来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是有问题的。经笔者查阅,没有发现马克思、恩格斯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只有毛泽东1941年在谈到自由时说过:“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是旧哲学家的命题。“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以后对自由的认识就沿用了这种说法。

  自由需要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但并不就是这种认识和改造,这只是达到自由的手段,不是自由的本质,自由的本质还是要从人本身出发来认识。笔者学习了一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机制理论,感到如果吸取其理论来解释自由的本质,会有着很好的效果。

  在皮亚杰《儿童心理学》中,体现了下列思想、观点和理论 。

  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组织(或建构)的倾向,这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组织过程。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的反应,不管指向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组织是通过整合和协调生理或心理结构,最终形成较复杂系统的心理倾向。组织过程的运作,保证了所有结构能合适地发生相互关系。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是适应,适应依赖于一定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以图式为基础,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来形成和发展的。图式是指动作结构(在达到较高水平时,指思维的运算结构),是个体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最初来自于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动作图式等。同化是个体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的机能,顺应是个体改变主体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体的机能。个体在认识过程中,总是先以已有图式去同化客体,如果获得成功,就得到认识结构的暂时平衡;如果不成功,便做出顺应,改变已有的图式,然后再去同化客休,直至达到认识结构的平衡。智慧行为就是基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作用,从最初的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认识结构就是在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在皮亚杰那里,个体的每一个心理的反应,不管指向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也就是说,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种适应,自由作为标志人的活动状态的概念,其本质就是而且仅仅是一种适应。

  在这里我们就有了两种自由观,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一种是皮亚杰理论的:自由是一种适应。这两种自由观很有趣,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显然关注的是人对外部客观世界的作用及引起的世界变化,而皮亚杰理论关注的是外部世界对人的作用引起的人的变化。这两种理论显然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一外一内,如果合起来思考,一个完整的自由观自然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皮亚杰的理论推导出的自由观:自由是一种适应,也是存在着不严密的,对虚幻无论如何是不可能适应的,对偶然也不可能适应,适应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短暂的偶然事件人还来不及适应就消失了。在偶然面前人们的自由是很少的,人们只能通过把握必然来把握偶然,从而对偶然拥有自由。皮亚杰的适应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条件,就是适应是对必然的适应,这既是条件,也是结论。自由是对必然的适应。

  自由是对必然的适应,也可以说成:自由是对规律的适应,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自由的本质。

  理解这一点需要对“适应”这一概念进行认真理解,首先要突破皮亚杰在生物学上理解的适应,皮亚杰理解的适应主要是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是生物体内部结构的积极的组织过程。而自由本质的适应除了人自身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外,还有环境的对人的适应,是一种双向适应。

  环境对人的适应主要就是体现于人类通过掌握规律对环境事物予以改造使之适应于人,这也是人适应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不适应人的环境总会被人利用规律予以改造,使之适应于人,马克思说的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也就是指的此意义,但显然认识和改造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达到适应,目的达不到适应的改造体现的是不自由。成功达到的适应都是双向的适应,也就是人和世界都发生了变化,达到了新的平衡。

  本文把皮亚杰的适应观念推进了一步,重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可能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有帮助。这只是初步探索,适应观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很多东西还有待继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