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大盘的脸
和个股狂飚、股指劲升时为“两年内超越3000点”找理由一样,人们也为市场的调整找出了很多理由。有说是周边股市下跌拖累的,有说是新华社记者谢登科的两盆冷水给泼的,有说是央行关注票据贴现资金流向造成的,有说是重启IPO吓的,有说是宏观调控影响的,有说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降的,有说股改进程过大半,护盘资金功成身退的,有说是没有做空机制的制度缺陷的带来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最轻松而令人愉快的一种说法,是股市的调整世界杯开幕引起的。
另一个现象随着调整的延续更多的人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沽出手中的持股,不少朋友就和我交流个这个问题。而我的回答总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始:“能告诉我你买入这只股票的理由吗?希望不要对我说只是因为你看到它在涨或者是你身边的朋友赚到了钱。”
与探究调整的原因相比,作为波浪理论研习者,我更关注调整的级别与模式。探究和预测源于人的内心对未知的好奇和恐惧。喜欢预测于股票投资是一种危险的习惯。但是过往的经验表明,在市场行进的某些特定阶段,以波浪理论的视角作出必要的分析,对于我们律定投资策略还是有所帮助。所以让我冒险试一试。
和大多数市场人士喜欢说“牛市”或“熊市”不同,我更愿意使用“推动浪”和“调整浪”描述市场的行进。
以上证指数为例,我认为新的推动浪的起点在2005年6月6日的998点,其子浪1在2005年9月20日1223点结束,运行75个交易日,上升225点,涨幅22.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内部子浪为5-3-5-3-5的引导倾斜三角型。接下来的调整浪即子浪2结束于2005年12月6日的1074点,运行51个交易日,下跌12.2%。其内部子浪是5-3-5-X-5-3-5的双重锯齿型。随后是一个延伸的子浪3,到2006年6月2日1695点结束,运行114个交易日,上涨57.8%。
波浪理论的掌门普莱切特在《市场行为的关键》一书中指出,引导倾斜三角型经常出现在推动浪的浪1和锯齿型调整浪的浪A的位置。如果不考虑更大一级波浪,就会得出这一轮行情已经结束的结论。然而,通过更大级别的波浪的分析,我认为从998开始的上升是一个推动浪,就是说目前展开的调整是一个新的推动浪的子浪4。这样,因为上一个调整浪是双重锯齿型,目前展开的调整应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平台型调整,最简单的模式是三角型。其调整的极限位置是1400点一带,即大约回撤17.4%。然后,市场将展开子浪5来超越1695点后才完成整个推动浪。由于子浪3即从1074到1695的上升出现明显的延伸,调整结束后展开的子浪5上升目标大概在1760点一带,最理想的情况应该在见到2004年4月的高点1783后不远即见结束。
虽然都是推动浪,但是深证成指与上证指数的子浪一开始就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预示了个股的分化。简单说,深证成指的子浪1始于2005年6月3日的2590,止于6月9日的2989点,运行仅5个交易日,上升301点,上涨11.6%。随后的子浪2是一个内部子浪为3-3-5的平台型调整,止于2005年11月16日的2593点,运行109个交易日,这次调整几乎全部吃掉了前面急促的上升。子浪3同样是一个延伸浪,止于5月22日的4418点,运行119个交易日,上升1825点,涨幅70.4%。由于子浪2是一个扩张平台型而且调整时间较长,所以始于4418点的子浪4很可能是一个快速的调整,幅度也较子浪2更大,其极限位置在3180点一带,实际运行预计在3600-3700点一带止跌的可能性较大,形态上可能是双重锯齿型,大约在7月下旬完成调整。同样地,由于浪3明显的延伸,浪5的高点一般说不会在4463点上方太远。
如果你不习惯使用波浪标记,也可以这样来描述未来的行情:始于2005年6月的上升行情还没有结束。虽然看起来指数是在构造一个复杂的的头部,但目前的调整只是新高前必要的准备。预计此轮行情的终点会出现在指数创出新高后不久。后市个股方面将出现明显的分化,热点此起彼伏,看起来会让人感到机会层出不穷。短线操作时并不容易让人抓住,但会给善于波段操的投资者提供足够的机会,而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虽然现在不是以价值投资的名义买入股票的理想时机,但手中持有的那些前期表现较好且有基本面支持的成长股,在较为急促的回撤之后,有机会创出新高。
2006年6月15日凌晨3点
注:本文发表在《股市动态分析》周刊 2006年24期 请勿转载!
本人有志于成为财经类特别是证券投资类杂志专栏写手,月刊周刊均可,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