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世界杯与国家认同
很想坐下来写写足球,尽管我对足球是那么地外行,但足球是一门具有国际性“语言”的竞技活动,所以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门高深的国际性“语言”,虽然我的表达方式听起来不是很地道却并不妨碍我们的共同沟通。国际足协规定每隔4年举行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事,其影响甚大,堪称史无前例的“小奥林匹克”精神。今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使我想起了足球之外的世界。
在我看来,足球场上踢动的足球不仅仅传递着一个球队的精神面貌,而且也表达了这个国家的内部状态。球队的精神面貌固然非常重要,但配合与团结、技能与体力、斗志与宽容、战略与战术、声誉与失败等等都内在于球队的精神面貌之中,每种内在化的有形或无形资源可以从这个国家的内部状态中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整个国家的内部状态又与所属的洲的聚合度及文化价值观休戚相关。历史总是在事物演进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视野,同时也纠正一些谬误的看法。很多人都认为,足球是比拼体力与技巧性的强对抗性体育赛事,再配以球员之间的默契就可以构成一场精彩的体育大餐了。殊不知,这样的看法割裂了世界杯中“世界”的真实看法,“世界”是多元化的,就好比生态的多样性,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球队代表了各个地域性生态中的各个特征的优劣性,这样的优劣性正是世界杯所要体现出来的。欧美的足球向来以剽悍与精彩著称的,特别是欧洲的老牌足球劲旅与南美的一些国家足球队常常以震撼性地冲击人们的视觉令人叹为观止。欧洲球队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残酷的程度不亚于猎手与猎物之间的生死之战,但他们的竞争规则却是一流的,没有人会为一个践踏规则而投机取胜的球队喝彩,从来都是把敬意献给了为规则的完善做出重大牺牲的球队。这种为规则而战的认同来自欧洲的集体反思与文化宽容,每一次挑衅规则的行为就是对公平精神的破坏与自由的放纵。每个个体是自由的,所以他或她身上既具有创造的精神同时也隐含着破坏的冲动,规则需要创造性的完善,但拒绝破坏性的藐视,因此公平法则是对破坏性自由的限制和征服,使得个体自由以最大的努力向创造性方向迈进。自由的放纵意味着集体的堕落与国家的制度缺陷,个体无法创造性地诉求本能的智慧,只能压制性地退回到混乱的秩序中去。混乱、压制、放纵与制度缺陷三位一体的架构将会导致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的肮脏。在欧洲,破坏规则是每个人心中最忌讳的底线,严惩破坏者是不容置疑的。当我们看到欧洲球队精堪的球技和令人目眩的进球状态而不得不为他们骄傲的时候,实质上是规则的铁律让他们无法取巧只能取决于技能与自由的创造。因此,欧洲的国家认同来自于大一统之内的合理竞争,来自于个体的自由创造与公平精神,来自于规则的延续性和完备性,来自于追求集体归属感的文化观。欧洲不仅仅在足球上体现了他们的国家认同,而且在历史的反思中也抛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转向了共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认同,进而消弭了德国纳粹主义的毒害与残余,能够使得整个欧洲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起飞。
反观亚洲,似乎没有那么幸运地构架了一个大一统的文化认同,亚洲的国家也似乎很乐意地构筑自己的国家防火墙,狭义的国家认同只能让自己越走越远,越来越脱离全球一体化的有效融合。亚洲国家的足球队在今年世界杯16强的进军格局中全部落马,一方面说明了亚洲球队技不如人的事实,另一方面也表明亚洲的足球始终是个没有得到亚洲共同文化的有力认同。亚洲球队的某些球员凌驾于规则与集体之上的做法,故意破坏规则的阴谋以及与裁判合谋的行动等等充分暴露出亚洲的规则认同不是来自于国家的价值导向,而是个人意志的极度操纵,进而表明公平的愿景仍然是布满着梦幻的泡沫,个人主义的色彩之浓与集体的撕裂之痛在左右着球队,同时这样的影响也沉浸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行为的四周扩散导致国家认同的稀薄化。国家认同从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规则的认同,规则的合成又来源于国家文化与国家制度的生成机制,如果国家制度的生成机制可以对规则随意篡改和践踏并且国家文化总是以一种保守与退让的姿态化解社会危机,那么信任的维度与责任的高度随着规则的改变而改变,它们的改变不可避免地朝着负性的方向递增,集体认同的严重缩水进而引发较低的国家认同。较低的国家认同使亚洲国家在足球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无法产生与欧美相媲美的强有力对抗球队,除了各洲球员身体的天然差别之外,亚洲和欧洲在技能与心理以及战术上的显著差异在于前者对足球的个人追求远大于集体追求,因此亚洲的个人英雄往往是悲壮而无奈的,而欧洲的个人英雄却能潇洒自如地挥霍自己的个性并能兼容集体的成分。
如果我们大家能静下心来仔细地观看世界杯,想想这个神奇的足球所能蕴涵的足球之外的世界,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国家所处的现实环境,我们会意外地发现国家认同不是空洞无物的说教与道德拔高的结果,而是一个国家元规则和无数子规则自由选择与无条件实行的最好榜样。
足球不只是踢出来的,世界杯更不是捧出来的,而是由高低程度不同的国家认同自由公平公开竞争胜出的竞技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