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天连刮几天几夜的沙尘暴终于搅乱了我的生活,八个月大的儿子高烧不退。午夜,我与妻抱起儿子就往医院里跑。医生说可能是病毒引起,今晚先打退烧针,明天一早来做血、尿化验。摸着儿子近40摄氏度的额头,看着儿子被高烧烧裂的、颤抖翕动的小嘴唇,妻子的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医生从儿子额头上抽取了1毫升鲜血,十点多,化验结果出来了,白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偏高,医生说,你儿子病毒感染得住院。在漫长的找人协调终于住下院后,趁儿子打点滴的间隙,我嘱咐妻子先照顾儿子,自己赶快回家找书查查关于白细胞减少病症的问题,并上网搜索关于白细胞减少病症的网站。妻子打来电话说,医生也怀疑是白细胞减少症或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问题。我一听更害怕了,抓起电话联系专家和朋友,急切咨询白细胞减少症的严重后果。朋友们都说,孩子发点烧没问题,很正常,白细胞减少也很正常,白细胞都吃细菌和病毒去了,肯定得消耗掉一些。而医生说血常规化验后,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系统白细胞应该增多。唉,怎么办?医生说继续住院治疗吧。
现在看来,当时的担心的确多了些,经过医生几天的精心治疗,儿子高烧退了,各种细胞含量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晚上在ICU病房里与妻商量明天准备出院。凌晨3点,病房里急急推来一个新生儿,医生说很厉害,得全力抢救,氧气、点滴、婴儿暖箱......,五六个医生和护士围在婴儿身边一片忙碌。医生说是个早产儿,生命垂危,给你们调个病房吧。透过玻璃门,洁白的荧光中,我看见孩子的父亲满脸倦意与惊恐。可是仅仅过了18个小时,也仅仅是1080分钟,总共64800秒,早产儿便永远地离开了世界。我与妻心中都十分难过,想去劝孩子的父亲却都又无合适的语言可以安慰。
后来,我们知道,孩子的母亲拒绝剖宫产,而且孩子的母亲住院前向丈夫隐瞒了孩子在宫中的异常胎动,如果及时来医院观察治疗,就不会......选择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就这样被淡漠了,我为生命悲哀,又为早产儿感到无奈,因为医生说即使这个孩子救活了,他以后的生命旅程将十分坎坷,脆弱的生命与可怜的健康不容许他逗留这个世界很长的时间。
的确,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已不容许我们有太多的回头,不容许我们软弱、失败,不容许我们仔细看清细菌与病毒的面孔,或许是在我们感到某种不适的时候,才从外部忙碌的世界里收回自己、关注自己的目光,然后细致地审视我们这个负重太多的躯体,听听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从镜子中观察自己的脸色和发质,去感受自己的味觉、嗅觉和体温的变化。
如果我们能把生命赐与我们的时间分出一部分------哪怕是一周中的半个小时用来关心我们的生命,以使她得到必须的维护,那么很多的不应该就不会发生。因为我们还知道这样一个既耐人寻味又朴素平常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恩赐其实就是生命本身。
生活中,也许我们无法将自己身体内部的某个部位的病痛与某个内脏器官和相应的系统确切地联系起来,我们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来确定造成某个部位发生红肿热痛的原因,我们对疾病和所处环境发出的信号和影响经常置若罔闻,我们很容易把太多的时间留给细菌和病毒,让这些可恶的东西在我们身体里左右逢源,胡作非为。我们甚至有时侯根本不去关心肺脏的纹理是否在变粗,也不去关心心脏的压力已经到了极限,细胞的坏死,前列腺的肿大,胃肠的不良......
我们中许多人宁愿把自己圈在烟草的缭绕中,宁愿在这吧那吧里泡着疲惫不堪严重透支的躯体,宁愿在海喝山吃中把自己的真诚埋葬,宁愿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疾病去发展壮大,我们也把太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留给了大夫和医院。我们往往只有在自己必须去医院治疗时,才开始学习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知识,亡羊补牢虽然有时为时已晚,但每一次病痛都无一例外地缩短了我们的生命,谁又说是在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我又一次了解了细胞的深邃,认识了病毒和细菌的魅力,再一次看到了生命的弱不禁风与不堪一击。只想说:珍爱生命与健康吧,活着的人儿,善待生命本身给予我们的恩赐。
原载:《青岛财经日报》200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