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四年过去,世界杯如约而至。不是在存中园不是在西安翠华路,而是在潍坊的富华大酒店,我慢慢品着一杯苦茶,等待着我的世界杯。
张斌,一张并不怎么高明的嘴,负责为我们娓娓叙说足球。有点脱口秀的风格,但是水平确实比较蹩脚,就像中国的足球队,永远让人失望,但是我又无可奈何。在特色中国,要学会接受现实。为精彩加油,这次世界杯应该更好玩,我们不必为中国孱弱的足球而悲伤。
昨天还在北京,今天又在潍坊了。世界是圆的,就像足球,人几乎无法停下来,我们一直奔波在路上。其实我们也需要足球,这个世界缺乏一种有效的游戏方式,比如在富华游乐园,过山车、水上皇宫或者高尔夫等项目需要经济基础,至于桥牌、围棋公众的参与度明显不足,而其他项目则要么幼稚要么高难,总之除了足球还真少一个可以民众大联欢的运动。
足球不需要大的投资,一个足球可以几千元也可以几块,足球活动可以在城市开展也可以在农村展开;足球可以由个人独自玩更可以团队运动,体现团队密切配合;足球游戏中体现了戏剧的起承转合,充满了悬念,有了足球真好。能够享受足球的人是幸福的。
不过说到爱上足球,其实也是上了高中的事情。我初中在乡下中学,那时候操场全是土,刮风漫天飞舞下雨遍地泥浆,即使如此,整个学校也没有一只足球。所以进入高中时候,我看到同学踢足球,还以为是踢排球,这也引得了一些来自承德市区同学的嘲笑。中国城乡差别可见一斑。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对足球的喜爱,虽然一直是球场中的后卫和中锋,但是对于足球我是一直乐此不疲。
记得高考前夕,我和振羽等几个人拖动着沾满泥巴的鞋在雨中飞奔。可能是源于高考的马上到来,可能是大家对未来的某种迷茫,踢球成了最好的发泄方式。人在暴雨中踢球的感觉特别好,起码到现在为止我再也没有这样踢过过瘾的足球了。我们也曾经约好毕业后再踢一场,但是考试结束后,照例有人欢喜有人忧愁,一起踢球只好成为了一个愿望。就像当初我和刘德福老师约好的彻夜聊天一样,随着毕业成为了一种奢望。
大学的时候,世界杯成为了课堂上的主宰。教授摇着头看着下面稀疏的几个女孩子,他或许永远不会理解足球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那些他平时忠诚的学生。想想那个时候,学校里面停电,于是大家出资去宾馆开一间房子,屋子里面满是脑袋和烟雾,但是大家都不会抱怨什么。即使不喜欢烟味的女孩子也安安静静的等待比赛开始,然后在开始的第一时间尖叫和呐喊甚至粗野。
今晚世界杯在德国燃烧,而晚上的潍坊有些淡淡的凉爽,胜利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是纯粹的观球者,我们只要精彩。天边的云轻轻滑过,我们的把眼睛投向德国:虽然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开始,但是过程依旧让我们满含期待。
11点半于富华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