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银行上市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句话不仅体现在目前炙手可热的世界杯上,同时它也体现在各个行业,当然证券市场也不会例外。中国股市,但凡出现超级大盘股的上市,市场总是受宠若惊,最终必然会导致大盘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

 

纵观本次世界杯赛,惊人的历史重现也不时地上演。姑且不谈小组赛中的历史重演,单就近期的言,世界杯中德国逢法必败、阿根廷逢法不赢以及英格兰逢点球必输,均是没能打破宿命!尽管这样的说法掺杂有唯心观点,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在这里我们先不谈别的行业,只论证券市场。市场每逢超级大盘股上市,总是有一个阵痛的过程。而上市的超级大盘股总是无法扭转上市之后小幅冲高,尔后大幅回落的宿命!即使其后该超级大盘股仍会出现翻一番、甚至两番的走势,但那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这就是证券市场中惊人的历史重演。宝钢股份没有打破这一规律、中国联通也没有打破这一规律、长江电力更是没有打破这一规律,中国银行能打破这一宿命吗?

 

几年前投资者是谈“股改”色变,如今股改的问题终于在管理层和老百姓都能接受的情况下推行,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预示着市场一旦有超级大盘股的上市,那么其第一天上市的影响力将远远大于股改之前超级大盘股上市时对股指的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银行由于其盘子过大才会对市场存在这样的影响,以后的新股都将是全流通,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而其上市当天就计入指数更会对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这就是以前绝无仅有的超级大盘股中国银行!

 

先生,2002进入股市。正值中国联通上市,他并不知道是机遇还是灾难,在左邻右舍的吵吵下果断地在中国联通上市时买入。结果小涨没出的他,却迎来了2-3个月的漫漫下跌,短短2-3个月市值就缩水了近二成。“以后再也不敢在超级大盘股上市时凑热闹了!”,他无不感慨地说,“亏的可都是血汗钱哪!”。

20世纪末、21世纪初叶,对于年青的中国股市而言,打新股和参与新股的上市显然是“挣钱”的代名词。少则可挣20%-30%的利润,多则是一倍甚至几倍的利润。这对于一个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不久的国家的人民来说是多么具有诱惑力!更何况当时现实生活中的物价上涨速度要远远比大众收入上涨的速度要快的多。可想而知,当时中国近三、四千万的股民中又有多少个张先生、李先生、张小姐、李小姐……,这样的新股民会很自然地陷入“巨大的新股发行的陷阱之中”!因为他们什么也不懂!

 

股市是一个投资的地方、也是一个再学习的场所。每个进入股市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磨难”,最终也只有“适者生存”——至少是少亏钱。但在市场所学习的东西也会享用一生,因为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一生,而且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股市就是一个“人生再培训的基地”。

 

目前,大盘已经站上了前期让人头痛的、让人议论纷纷的1700点。尽管,中国银行的上市空涨助了一臂之力,而且还让一些一直看空市场的投资者大跌眼镜,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银行也很难打破历史会重演的宿命。

 

估计,短期中国银行还会有一个短暂的上冲过程,但其后必然会迎来调整走势,尽管它的下探空间并不会很大,3.5元附近存在强劲的支撑,可它每上涨或下跌1分钱将使上证指数上涨或下跌0.8个多点的分量,显然是目前很多投资者的忧虑之处。

 

笔者认为,近期大盘对中国银行的走势会较为敏感,随着市场对中国银行的渐渐适应,后市即使中国银行出现二、三个月的调整走势,大盘还会象以前一样我行我素的演绎,但前提是,中国银行不出现异常的大幅下跌,不过短暂的调整在后市将无法避免,而个股也会越来越分化。

当然,一旦中国银行止跌回升,其上涨的走势将会给大盘注入无限活力。但此时的投资者还须“吃一堑,长一智”,在近期的操作中应适当对自己手中前期涨幅已大的个股予以落袋为安,而不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