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行动方面人人有责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主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希望通过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使人们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发展的积极行动者,使全人类拥有一个安全而繁荣的未来。1993年中国北京和2002年中国深圳分别成为当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地。200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口号是“莫使荒地变沙漠”,庆典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对于绝大多数旱地居住者来说,生活是艰难的,他们处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边缘。
世界环境日之外,还有许多关于环境的纪念日。国际湿地日:2月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设立于1960年,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地球日:4月22日。从美国兴起,最终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蒙特利尔议定书》纪念日:9月16日。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世界动物日:10月4日。1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倡导“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联合国大会1995年确立,以纪念《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这些纪念日的确立,表达了我们人类对于环境的友好和行动,我国政府更是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