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快速登陆战中的关键新概念----直升机集团军(04年.7月第五修定版)
作者:黄金童2
中国目前以及在不远的将来,相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在军事,经济,技术方面总体上是弱势一方。中国的国家根本利益是统一台湾,可现在看来有台*独势力和美国的阻绕,单纯性“和*统”基本无望,“武*统”或在武力压力下的“和*统”已经成了中国的唯一选项。
一.如何实现速战速决
弱势方要在军事上取得成功,基本方法就是速战速决,各个击破。在台湾问题上,大陆实现成功武统的唯一机会是快速登陆,(无核条件下)七天内解决问题,使得美国来不及干预。问题是中国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希望就在于一种全新概念---直升机集团军
如何使陆战从慢速的消耗战变成快速的击溃战,两次大战的经验提供了借鉴。
一战时德国也是总体劣势一方。德国的战略要求能够实现速战速决,各个击破。当时德国用来攻击法国的史利芬方案要求德军破坏比利时中立,绕过法国边境上的筑垒地带。直接攻击法国首都巴黎。目的就是要打成速决战。可是当时的步兵没有实现机械化,基本上是靠两条腿走。结果是当德国步兵用两周时间走到巴黎近郊时,已经疲惫不堪。(如果德国大量使用汽车运兵,结果可能不同。)法国则利用内线作战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用大量民用汽车调来主力部队进行反击,结果是德军速决企图完全失败。以后德国虽多次发动进攻,可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德国虽然可以用炮兵和步兵配合打开突破口,但由于守方用汽车调兵封锁突破口的速度要大于攻方(无法用汽车通过弹坑累累的前沿)调兵(特别是炮兵)发展突破口的速度。结果是每次进攻都打成了消耗战。这样一来总体劣势的德国失败就是必然的了。笔者认为一战德国没有实现速决战并不是战略思想问题,而是运输工具的技术问题。
二战时德国仍是总体弱势方。德国要攻破法英防线仍然要解决速决战的问题。不过这一次技术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机械化部队,特别是出现了坦克集团军的新概念。
坦克出现后,英法因为不需要速决战,没有发展出相应的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的坦克集团军战术,而是把坦克分散使用,作为步兵的辅助兵种。这种落后的思想直接导致了法国战役的失败。
对德国而言,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一战时步兵没有炮兵的火力支援是不能突破对方的防御工事的,可炮兵又很难通过前线弹坑雷雷的前沿地带,前移以支援步兵发展进攻,而步兵本身的运动速度也是很慢的。所以一战时德军可以攻占对方阵地,但却难以发展突破,结果打成了消耗战。二战时德国组建了坦克集团军。坦克是集火力,防御,机动性于一体的独立作战单位。大量坦克(连同机械化步兵)可以快速通过前沿阵地,高速插入对方纵深地带,用重火力支援机械化步兵打乱对方的防御系统和指挥系统,使对方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这样,战争的性质就从消灭对方作战力量变成击溃对方的作战指挥和后勤系统。这样一来德军就实现了速决战,打嬴了法国战役。成功的关键是德国采用了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的坦克集团军来击溃对方后方作战指挥后勤系统的新概念。
总之,实现陆战速决战的最佳方法不是逐个消灭对方的作战力量,而是将己方作战力量插入到对方纵深后方,打乱对方的指挥`后勤体系,促使对方防御的总体崩溃。就象是拆楼房最快的方法不是从上到下一层层的拆。而是炸掉支撑楼房的几根关键的承力支柱,让它整个倒下来。美国军人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要击败你当面的敌人,你就应当截断它的后勤补给线。”德国人把它进一步发展为:“如果你要击败一个国家,你就应当摧毁它的指挥后勤系统。”有人比喻:“一战时的作战思想好比两个巨人对抗,要打断对方的手和脚,二战的坦克闪击战则是要打断对方的神经和气管。”好象孙悟空也有这样的战略观点:如果它碰到不容易正面打败的妖精,就设法钻到妖精的肚子里面,去打妖精的神经和后勤系统.中国陆军过去也知道要打穿插的,要打到敌人的后方去.可是由于受技术兵器的限制,只能用两条腿穿插.效果就十分有限.今天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了,中国陆军不但有能力乘车打大穿插,还可能乘直升机到台湾去打超级大穿插.
今天,中国要高速登陆台湾要面对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能在损失不大情况下通过台湾海峡,二是如何能在损失不大条件下通过对方海岸防御工事,三是上陆后如何能迅速发展攻势打乱对方指挥后勤防御体系,而不要打成慢速的消耗战。因为坦克集团军很难快速通过海峡,更不容易通过岸防工事,就不能解决问题了。不过现在技术发展了,这一回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实现速决战的主角是全新概念---直升机集团军。
二.直升机的技战术特点
如果说坦克是机动性,防御性和火力的均衡结合体的话,直升机也有其特有的战术特点。
(一)武装直升机:中国武直十,约5。5吨。可载十六枚反坦克导弹,或8枚反坦克导弹加两个40孔火箭巢。04年已经投产。价格约1500万美元。1000架约150亿美元。武直有:
1.特别好的机动性。
直升机作为一种陆战武器,它的机动行特别好,无论是水面,沼泽,沙漠,森林,工事,城市都不能阻挡它。并且速度可以达到200公里以上。这一点使它特别容易通过台湾海峡,海岸工事的阻挡直接快速插入对方纵深,实现打乱对方防御后勤系统的战略目标。
2.强大的火力
1)武装直升机有强大的反坦克火力。通常可携带16枚远距离发射的反坦 克导弹,这样武装直升机出动一次通常可以击毁十多辆坦克和车辆。
2)相当的强的对地支援火力。如果用载8枚反坦克导弹和两个40孔火箭巢,以及一门20机炮的配备。这样武直出动一次可以对地发射80枚火箭弹,可覆盖对方一个连的防御范围。也可用导弹对对方的关键阵地作8次精确导弹攻击。武装直升机对对方的坦克,车辆,炮兵阵地,步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反舰导弹阵地,雷达阵地,弹药仓库,油料仓库,机场,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各种后方设施都有很强的压制作用。
3)较强的反直升机能力。因直升机的特殊的机动性,可以在树梢高度飞行,其它武器很难跟得上它。所以在大规模作战中最有效的反直升机武器就是武直。武直通常可携带4枚反直升机空空导弹,必要时也可用20机炮作反直升机空战。
3.相对弱的防御能力。同坦克不同的是,武装直升机的装甲不算强,大约只能部分防御20机炮的远射。所以武装直升机主要不是一种近战武器。它只是一种机动性特强的火力支援武器。不过在敌方火力较弱的后方地区作战,它的能力也是足够了。
可以说:武装直升机是一种具有强大火力和超强机动力的步兵伴随支援武器,它虽不能象坦克一样直接同对方步兵作近战.但有了它,过去的伞兵那种因缺少重武器而战斗力不强的情况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它也不象空军那种常常是不及时的支援.而是象炮兵一样,能做到随叫随到.台独分子对少量又打缺少重武器支援的伞兵是早有准备.可这一次它在自己的后方要面对的不但是大规模的,而且是有伴随重火力支援的,能多次蛙跳机动的直升机陆军大部队.
(二)运输直升机:
中型运输直升机通常10~12吨,可运载24步兵。航程足够台海战役直接登陆使用。价格也不算太贵。米171(中国已在哈飞投产)约800万美元一架。中国正在研制新直八,价格可能稍贵.中型运输直升机1000架需用90亿美元,可运输2。4万步兵。
轻型运输直升机如直九,4吨,500万美元一架,可运12步兵。1000架用,50亿美元,可运12000步兵
运输直升机可以超低空飞行,并常装备有电子干扰设备,并且它的数量比较多,速度也较快.机动性特别好.同汽车运兵相比,它有机动性强五倍的优势,不过成本就要多出几百倍.生存力则差不多.同固定翼飞机相比,成本要高四倍,可生存力就要高五倍.(大运输机一但被击中,就会损失惨重).因车辆难以快速通过海峡和岸防工事,大运输机生存力又太差.所以快速攻台的运兵任务就必然历史性地落在直升机的肩上.
可以说:运输直升机是一种价格昂贵的,机动性特好的,生存性不错的,中国可以得到的,可以负担的,可直接运兵到台军后方的最佳运输工具.(其实倾转翼飞机更好,更快,可惜中国没有.如果有,中国就应该组建倾转翼飞机集团军攻台)
(三)侦察直升机:
直11。约1。5吨。可载4名步兵。也可载几枚反直升机空空导弹.约100万美元一架。1000架用10亿美元,可运4000步兵。
侦-直升机可执行侦察,救援,交通,直升机空战等辅助任务
以上4000架大小直升机共用300亿美元(采购价)可运步兵4万,连机组成员约4。7万人。可构成一个直升机集团军。
象坦克有天敌一样,直升机也要面对反直升机武器:如:小口径高炮,单兵防空导弹。车载防空导弹。固定翼飞机等。直升机在战场上生存力如何呢?这里引用一下曼斯坦元帅对坦克与反坦克炮之间对抗关系的精彩论述:(大意)
“如果防御方有10000门反坦克炮。平均分配在500公里战线上,每公里20门。进攻方有1000辆坦克,集中攻击5公里战线。每公里200辆。结果是10辆坦克对付1门反坦克炮。当然5公里的100门反坦克炮会击毁一部分坦克。(最多100辆)可剩余900辆坦克就能进入没有反坦克炮的敌人后方。这就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直升机同反直升机武器的关系也是同样。如果防御方将反直升机武器部署为一条线。直升机只要集中突破一点就可以进入对方无防御的后方。防御方如果要在后方集中部署一些防御要点。直升机可以绕过这些点,打击对方防御薄弱的目标。如果防御方象洒胡椒面一样处处设防。只要直升机部队利用机动性能,相对集中。就可以每战做到以多打少。
另外直升机还可以利用较远的射程(8公里)同防御火力保持距离。也可以利用直升机的特点躲在障碍后面。作短时间跃升,打了就藏。还可以对反直升机导弹作电子干扰。总之直升机在大规模作战时的生存力并不是想通常想象的那样差。台海战役中双方都会使用直升机战术,这就必将发生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直升机空战。不过登陆进攻的大陆一方只要保持武装直升机的质量不会落后太多和三倍以上的数量,(台湾武直只有100多架)就一定能获胜。
此外,直升机只要保持在贴近地面(水面)飞行,也并不怕固定翼飞机的攻击。何况台海战役的头几天,中国大陆是一定会保持空中优势的。
台海战役中国直升机集团军只需要低空通过对方海岸十几公里的一段防线,中方一定会事先对这段防线做火力准备(导弹,飞机,云爆弹),通过时再用武装直升机作火力压制.这样通过对方防线时的损失就会比较小.
有人说,在苏联占领阿富汗,美国占领南越时都有大量直升机被击落。这说明了什么?其实这只是说明在消耗战中直升机容易被零星的击落,时间长了总的击落数量就显得比较大。但在美国较大规模使用直升机的,时间较短的海湾战争中,直升机被击落数量都是很少的。台海战役属于速决战。总的直升机被击落的数量必定不大。
三.直升机部队的使用方法
正象坦克部队有分散使用和集中使用两种方法一样。直升机部队也有集中和分散两种使用方法。
从坦克看。将坦克分散配属步兵部队虽然可以增强步兵战斗力和突破能力。可是坦克的高速度受到步兵的慢速度的拖累。并且数量较少,难以发挥高速发展突破的作用。所以看起来只是坦克部署集中和分散的战术思想区别问题,实际上却是一线平推的慢速步兵进攻,打击对方作战力量思想,同高速发展突破,摧毁对方指挥后勤系统的战略思想区别。由于二战中盟国总体力量较大,不需要速战速决,所以集中使用坦克集团军的新概念没有发生在西方盟国也就毫不奇怪了(尽管坦克是英国发明)。而对德国则正相反。持久战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要速战速决。这样坦克集团军概念出现在德国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大量使用直升机是美国在越南发展起来的。目前西方使用直升机的思想却仍同二战时西方使用坦克的方法一样,分散使用。其根本原因也是同使用坦克一样:就是说西方是海洋国家,对大规模陆战并不擅长。同时西方的长处在于持久战,没有必要速战速决。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曾集中使用一个独立的直升机师,在对方后方建立补给基地。可其战略作用仍不能脱离前线战术支援的思想。没有达到法国战役中德国的击破对方指挥后勤系统的水平。
今天中国在台海的处境与二战时的德国既相同又不同。第一点,相同的是对台作战不能拖,必须要快。第二点,不同的是德国进攻法国是进攻外国。而台湾到底是世界公认的中国领土,中国攻台只是内战而不是进攻别国。第一点,军事需要决定了世界上最先(在二战)使用坦克集团军概念的一定是德国,同样原因,世界上最先(在台海)使用直升机集团军概念的也必定是中国。第二点决定了德国打完法国战役后还要没完没了的进攻别国,最后导致失败。而中国快攻台湾就不会引发世界大战,占领台湾后战争就基本结束了(短期经济制裁有可能发生)。
在台海战前十年间,中国应大量投资建造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并大量建造能迅速通过海峡的地效机,气垫船和水上飞机。组建直升机集团军,地效机集团军和气垫船集团军,让久经考验的中国陆军王牌飞起来,集中大规模地快速通过台湾海峡和岸防工事,直插台独分子的后方。在空海军的掩护下,用武装直升机的重火力支援大穿插的陆军,打乱台独分子的指挥后勤系统,切断台独防御的神经和气管,几天内就让这表面看起来坚固的台独防御体系一下子倒下来。这样美国就来不及干预.
如果台湾在陆地上是同中国大陆相连结的,问题就简单了。中国只要用炮兵作火力准备,在空军支援下,用几千辆坦克一个冲锋就解决了。现在台湾多了个海峡障碍。问题就复杂一点。不过用大量导弹作火力准备,(打击对方地面反直升机武器)在空海军支援下,用几千直升机的集团军实行集中冲锋,(高速垂直登陆先遣队)再加上地效机集团军和气垫船集团军的配合(快速水平登陆二梯队),和慢速登陆部队的增援(三梯队),七天拿下台湾,问题也就结束了。
结论:
一战中的德国陆军是想绕过对方(法国)防线,用两条腿走进对方的后方,推进速度最多可达到每天40公里.,二战中的德国陆军是想在对方防线上打穿一个洞,乘车进入对方的后方,推进速度最多可达到每天200公里.将来的台海战役中,中国陆军大部队可乘直升机用一两个小时穿过海峡,从对方防线守军的头顶上飞过去.直接进入敌方的后方.其推进速度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二战中实现快攻战的关键新概念是---坦克集团军。台海战役实现快速登陆战的关键新概念就是—直升机集团军。如果二战中的实现大规模闪击战的明星是“乘车陆军”,台海战役实现大规模超级闪击登陆的新星就是“飞行陆军”。
(请读拙文:常规快速攻台登陆方案---2004年6月第11版)
个人文集:http://www.pengpeng.com.cn/forum/forumdisplay.php?fid=20&sid=7ZWzUttp
04.6.7.
环球热讯社区,黄金童2专栏:http://bbs.armystar.com/bbs/index.php
博客个人文集:http://www6.blog.163.com/-0SdC.html
价值中国个人主页:http://dghz1564.chinavalue.net/authorindex.aspx?id=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