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投资大师制胜习惯(7)
习惯九:不断寻找符合他的标准的新投资机会,积极进行独立的调查研究。只愿意听取他有充分的理由去尊重的投资者或分析家的意见。
这个习惯是一种方法吗?
与其说它是一种方法,还不如说,它是一个关于生命力量交互式的体验。因为方法,可能不好掌握,但关于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仅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自己具体去做去实践也是比较方便。从这个角度上说,投资大师并不神秘,甚至还很简单。
首先,大师具有一种独特的生命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态。评价大师的心态,被称为积极。积极是什么?“致虚极,守静笃”,虚的积累,极的把握。这是该习惯的基础。
其次,象自然有天和地,人类有呼和吸一样,大师的心灵空间,也同样开放。作为封闭和简化自身生命的另外一种方式,也是另外一种渠道,开放,在大师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相互关系过程中,也是非常必要和自然的。
再者,这样的习惯,作为一个生命过程之中的过程,也是大师看待世界(时间和空间)的视角、体会我们的世界层次感和细腻感的一次关于敏感性的实践。他需要对生命的当下状态进行研究和判断。
再者,它是大师对于相关的彼此关系,也就是大师的世界观中的各种生命关系的一种辨析试验。对于所谓的机会,大师也许是这样的把握和判断的:他们与我是以如何的因果发生的关联?在历史、在时间、甚至在更大的范围之内的机缘的轮回中,大师总是与那些属于自己的(比如值得尊重的人,比如投资用的钱,比如各个领域,比如投资标底等等)碰面,会合和聚集。因为简单和朴素,所以他们的相遇也就显得自然。
这样的对于生命体验和努力把握的过程,构成了所谓大师对机会的寻找,构成了大师这种寻找的外在表现方式:不断。只有生命是不断的,只有生命的标尺(如果必须要有的话),是不断的。不断,是无数的时间“点”,我们称之为当下。而在每一个当下,大师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进行着独立的属于他自己生命属性的生命的实验:他在开放并听取值得听取的,他也融合和交换了这些;他在辨析,在研究,在用身体和心灵判断、选择以及体验。
习惯十:当他找不到符合他的标准的投资机会时,他会耐心等待,直到发现机会
我们已经解读过大师的标准,那就是他的生命的方向。研究和解读大师,可以有无穷多的角度和方向。
我们仅仅从在商言商的角度看,大师所做的投资究竟是做什么样的生意呢?什么样的生意才符合他的标准呢?
巴非特仅仅是在合适的价值区间内持有一家企业的股票,然后等待它慢慢地升值吗?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但是,如果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和可以模仿,他就不能成为大师了。巴老自己曾经说过,“我一半是格瑞姆,一般是费歇尔”。如果说价值的安全边际是他公开的秘密,或者说不过是他严格执行的财务纪律,那么,费歇的质化投资因素,是带给巴老巨大投资收益的隐秘源泉。而人,是质化因素中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价值。所以,巴老实际上是做的企业重组业务啊,做的和投资的是人啊。他的机会意味着这样的条件:企业的价值有严格的财务安全边际(这种价值的重估,肯定是有空间的。但在大师眼里,仅仅是制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同时,有能带来巨大价值潜力的人。(在未来的重估中,这才是巨大而容易忽略的价值空间)
索罗斯也是异曲同工的,只不过,他所利用的是人性的缺点所带来的价值。
所以说,大师的所谓机会,是合适的人、合适的时间汇集在合适的地点(包括价格位置)。
耐心是什么,不过是一种合适元素的聚集和积累过程吧。这样无数的细节和元素的不断积累,不就是一个新的价值世界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