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股价双翻番极度超买显英阴?
从破千点到2006年7月7日,中国股市在管理层的呵护下可以说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从股指来看:沪A从998·23点至1757·47点,涨幅达76·05%,月RSI达90·65。
深A从2593·32点至4403·93点,涨幅达69·81%,月RSI88·18。
沪B从50·32点至103·42点,涨幅最高达105·52%,月RSI最高达79·17。
深B从1417·49点至2662·05点,涨幅最高达87·8%,月RSI最高达82·48。
从涨幅角度来看,沪B涨得最好。如果考虑10:3的对价来看,沪A与深A实际上也已经实现了股指翻番,它与沪B可以并列前三甲。
但与历史高点对比来看,深B的历史最高点为2679·76点,仅差0·66%,因此实际上深B是涨势最好的。在它与历史高点亲吻之际,而且它还有四支仙股并存,该板块充分地体现了优质优价这个概念,这与成熟的海外市场接轨又进了一步。
从强势特征来看,沪A排名第一,而达到极度超买状态月RSI为90·65。
显然,如果一个市场仅仅是日RSI或周RSI达90,则不可能实现全面开花的结果。只有月RSI达到85%以上时,行情才处于极度超买而呈现炒家的那种英气、豪迈。
形成这种局面,可能与我们炒家手中持有大量筹码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这与个股动不动就涨3-5倍或10倍是分不开的。
这种强势特征可能与非流通大股东参与炒作也分不开的,要不然那些具有可流通的非流通股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相反还频频地发出收购概念。如G三一,不但增持自身流通股而且还去收购什么徐工等等,这种做大做强无不体现了市场炒家的多样性。
除了炒家的疯狂拉升以外,管理层也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如近期推出的什么八月份要实现融资政策。
显然这种政策至少对七月份有一种虚拟支撑作用。但能否成功还得看场内主力是否具有较大地减持冲动。
从近期的机构传言,基金等大机构在借中行托股指之际,有派发的嫌疑。但这种论调好像那些炒成天价股的基金想减持就能减持,派发是多么一件容易的事情似的。但这种论调多少有点自欺欺人,试想基金你把那些股炒成了天价股,仅仅依靠我们散户那点可怜的钱是不可能接住你那些货的,而新大资金也不可能接货。更何况你自身还要托盘或护盘,想卖出去实在太难了?难道我们散户会在1700点上方大量买入?
真是那样,那我们的股市实在太好赚钱了,也就是任何一个炒家凭你的胆量,把一支股炒成天价股翻它个三五番或十番,然后再来点什么业绩增长或并购重组游戏或天津炒家的那种成为环渤海经济中心区,然后一股脑地把股票抛售出去,那炒家是不是发大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沪A的月RSI显然就不会到90了。因为可以想卖就能卖出去,何必在如此高位还持有大量筹码,还搞什么左右肩或三重顶行情?
如果你看一看我们的B股先于A股收出月阴线来看,A股炒家实在是S到了极点?而部分B股股价还远低于相应的A股股价?
从宝石A暂停交易2个月后复牌连涨3个涨停,到宝石B股价仅为其一半但股价与复牌前保持一致,充分地表明了A股炒家那种极度病态的炒作特征。
事实上,从历次大的行情来看,都是消来大主力的最好时机,这都是基于个股涨幅巨大的情况下,其它持有者选择了纷纷地卖出,炒家最终无法卖出而持有大量的筹码,从而体现在盘面上就是顶背离严重的情况下股指也可以轻松地涨上去。
从前期的中工国际大涨500%以上再到连续6 个跌停板,从山东黄金暴涨后再到轻松腰斩,中金黄金复牌后的直接腰斩,这一切都充分地表明了炒家们的最终命运惨到了极点?
而更具悲惨色彩的万沽,在仅存的41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下跌10%的情况下才会跌至0·0018元,而最终将成为负值的情况下还有主炒家挂大买单托盘或护盘,其S样实在太可怜了?不知最后能否跌至0·001元,真到那个价时还有没有人去买?
因此,如果万沽持续下跌至0·001元也没有人买时,那么我们股市主炒家的那种英气、豪迈,是不是要被这种地狱里的阴气所掩埋,任何融资可能也挡不住那种持续性的抛盘惨剧发生?是等破位出局还是先于破位出局,都是我们持股的散户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