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茅于轼先生的文章《美国游记--和谐社会的切身体会》一文,颇有感慨。茅先生以个人的亲身体会勾勒出和谐社会的基本框架,特别是强调了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昭示出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之日,就是和谐社会大成之时的理念。文章中并没有讲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以几个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出一个伟大的真理。
文中说道的一个陌生的司机与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丝毫不考虑功利的帮助一个外国人,体现的完全是一种受教育多年的社会责任感与自觉的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文章中讲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制度的不信任上。先把人当成是坏人,培养人们不敢犯法的习惯,然后形成了人人遵纪守法的风尚。在我们这儿,经常唱高调,甚至于假定一些人是特殊材料做的,天生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而疏于监管,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培养出漠视法律的社会风气,到后来再采取措施,已经太晚了。这就是辩证法,把人首先看做坏人而加以防范,反而使多数人成了遵纪守法的良民;而把部分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全看成是好人,反而出了不少的坏蛋!
另外,从美国人的自觉交税等诸多方面,也证实了其国民素质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并非说茅先生崇洋媚外,也不是说美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的圆,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来透视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既深刻而又有见地。
笔者也曾写过一篇小文《洋雷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国民素质》,讲的是一个中国姑娘,在英国受到一个英国老太太与三个孩子的无私帮助的事,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帮助人的老太太与三个孩子姓甚名谁,那个受助的姑娘这件事恐怕要影响她的后半生。
本人也并非美国人的崇拜者,而且对他们在全世界实行强权政治还颇有反感,但这不表明他们的好东西我们不能借鉴与学习。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而加以改进,俗话说,知耻尽乎勇。决不能自己头发少就不许别人说“光”、说“亮”、说“秃”,讳疾忌医,才是最要命的。
与国民素质较高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随地吐痰,这是多数中国人相当顽固的恶习;人车相争,在发达国家一般都是车让人,而我们是谁也不让谁;缺乏社会责任感,就象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小事,中国人十有八九做不到;人情冷漠,见义勇为成了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缺乏信任感,尔虞我诈,互不讲诚信的事情司空见惯;浮躁娇情,有点小纠纷互不相让,互相伤害甚至大打出手等等,挂一漏万,不一而足。
指出“病症”,找出“病源”,是为了更好的医治,使国家的肌体更健康,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不枉茅于轼先生一片忧国忧民之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