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鸡的故事给我的启示


       近日,看了一则故事,故事很简单,却让我十分受益。现在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一户人家养了两只鸡,一只白鸡,一只黑鸡。两只鸡同住在一个窝里。每当下了鸡蛋,黑鸡总是默默无声,而白鸡却总是兴高采烈地向主人报喜,“咯哒、咯哒”叫个不停。主人听见白鸡的报喜,很高兴,总是给白鸡多撒一把米,或喂一些其它食物;而对黑鸡,却有几分厌弃。

  一天,主人准备杀掉黑鸡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磨刀、烧水,并把黑鸡扣在一只用来煺毛的大盆里。等水烧开后,主人发现黑鸡在大盆里生了一只蛋。拿着那只刚下的鸡蛋,主人犹豫了,在客人的劝阻下,放了黑鸡。

  一年后的一天,主人又萌发了杀掉黑鸡执行客人的念头。不过这次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先抓起黑鸡摸了摸 ,一下便摸到了黑鸡体内快要产下的鸡蛋。这次,主人不仅放了黑鸡,还给黑鸡另外建了个窝棚。

  在以后的日子里,主人终于了现黑鸡下的蛋比白鸡的多得多、大得多。

  几年后,黑鸡产蛋高峰过去了。主人回想起前些年没有给予黑鸡应有的喂养,十分后悔。 现实中,善说且善做者最好,但为数确实不多。一般情况下,善说的,往往不善做;善做的,往往不善说。说得多的,不一定付出得多;说得少的,不一定付出得少。付出多的,不一定收获多;付出少的,不一定收获少。就其原因,应当归咎于“伯乐”们的失误,他们往往注意表面多,深入实际少;注重私情多,公正评价少;在评比中,“相马”多,“赛马”少。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花言巧语者、阿谀奉承者、吹牛拍马者春风得意的比比皆是。一段时间来,我也曾经伤心过,困惑过,迷茫过。今天,我想明白了。做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原则,要弄明白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他人而活。每次看到虚伪小人们为了讨好主子忙碌奔波着,费心费力着,我只是觉得他们可怜。另外,再看看我们的伯乐们,看人只看表面,不问实质,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的朋友们,生活中遇到这种人的几率实在是太大。别埋怨,别放弃,别动气,你应该为自己堂堂正正活着而庆幸!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学会等待,学会容忍,踏实做人,本分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