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的“加工装配中心”,中国当红的产业是制造行业。垃圾处理在中国还称不上产业,如何算得上“明星产业”?这的确是现状,国内的工业化进程不断牺牲环境,高速制造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同时承接了发达国家的“洋垃圾”,似乎看不到垃圾处理产业有何前景。
然而,围绕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整个社会产业活动中,人们不得不正视自然界本身的往复回归,不但要完成整个社会产业活动前阶段的消费品生产,还必须肩负起后阶段的消费废弃物的处理。中国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的恶化以及全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已经开始为垃圾处理提供产业发展的机会。
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垃圾的收集、运输、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在发达工业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产业。1998年8月号的“Money World”杂志曾提出“垃圾变黄金”的专题讨论,文中提到当今世界最值钱的东西将不再是黄金和黑金(石油),今后股票市场的宠儿,也将由目前普遍所看好的网络、电脑软件开发、半导体晶片等高科技股,转为处理垃圾的公司或开发生产垃圾处理系统的科技公司所替代。因为以现在垃圾处理费用120美元/吨来计算,这个市场的潜在价值高达6000亿美元以上!
过去三年来,美国收垃圾费用全面上涨,垃圾处理或废弃物管理公司获利提升,变成资本市场上闪闪发亮的钻石,吸引投资人的注意。美国第三大垃圾处理企业共和服务公司(Republic Services)就是其中的代表,股价飞升了将近80%。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显然具有识别珍宝的眼光。七年来,盖茨通过私人投资公司Cascade Investments,持续买进共和服务公司的股票,现在成为共和服务的最大股东,拥有该公司13%的股权,持股1900万股,价值超过8亿美元。共和服务营收的75%来自在美国21州收集垃圾,19%来自代客掩埋垃圾。共和服务签订的长期垃圾处理合约达到其总收入的35%,比业内同行多出10个百分点。考虑到油价上涨,共和服务今年打算把收集住家、工商业垃圾的费用提高3.5%,预期今年营收可以提高7%,达到30亿美元。分析师估计,共和服务今年纯利可从去年的2.54亿美元增加为2.65亿美元,如果能把增加的燃料成本转嫁给客户,预期今年获利会进一步提升。让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共和服务有着极好的现金流,包括租税利益与其他项目在内,共和服务去年申报的自由现金流量达到4.49亿美元。
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垃圾处理的需求已经开始呈现相当的规模,而一些领先的企业也开始吃垃圾处理的“螃蟹”了。目前占有上海八成垃圾处置项目产业的上海环境集团,在2005年就接连吃下四川成都、深圳宝安、江苏江阴和山西太原、浙江宁波等地的5大项目,其中位于成都的25年的BOT项目,将建成西南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上海环保为此投资达5.2亿元。该公司还表示,正在全国同时跟踪、洽谈多达50个垃圾处理项目。该集团期望通过5-10年发展,成为中国垃圾产业“龙头”。
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压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未为国内的明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