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地方官方门户网站内容陈旧、功能单一、“一建了之”的现象,从2004年3月起,郑州市政府开始对所属各县市区、各局委门户网站实施“叫醒工程”。然而,直到现在,这项“叫醒工程”仍然叫不醒部分政府网站,一些单位的网站上,让人看到的却仍然是内容陈旧、形同摆设的情况。(《中国青年报》8月6日)
政府网站的形同摆设,向来为群众所不满,而郑州市政府实施的“叫醒工程”,也无非是想通过“叫醒”来解决问题。不过,市政府的“叫醒服务”都“叫不醒”的网站,让人们在怀疑网站存在必要的同时,也怀疑相关负责人在“叫不醒”中的责任,及其在执行力上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各地都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政府网络运动,建立门户网站,是这场“运动”中最大的“效果”。如今,几乎各地地市级部门、各县市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这些网站的建立,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期待:公开政务、及时发布信息、查询相关资料……,并期待着这一系列网上政务活动,能催生更大范围的民主和法制进程。应当说,如果真能运转有序,专家们的希望和民众的期待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的。
然而,从目前政府部门网站的运行情况来看,这一场网上政务运动,尽管在部分单位和部分地区取到了一定作用,但在一些部门却成为了一项“面子工程”。到了现在,一些部门连这个“面子”都不顾了,别说梳妆打扮,连脸都不愿意洗了,进入“门户”,让人感觉的是扑面的灰尘。试想一下,一两年不洗脸,会是什么效果?
郑州市政府显然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对所属各县市区、各局委门户网站实施“叫醒工程”。这是对“门户”“洗脸”做出的提醒,更是对所属县市区、各局委的一次严肃要求。然而,两年多的时间过去,有的网站依然“长眠不醒”,这就不仅仅是脸面的问题了。作为政府组成部分的部门和下属县市区,对领导机关的监督、检查、提醒无动于衷,体现出的不仅是对工作的懈怠,还体现了政令不通、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是比网站“叫不醒”更危险的问题。如果在执行其它政令时也是如此,如何期待这些部门完成工作任务?
因此,对于“叫不醒”的政府门户网站,最好的办法是让它“死去”,既然已经顾不上“打理”这张脸了,还要它干嘛?当然,更重要的是,让相关责任人的职位也随之“死去”,既然已经不能执行政令了,当然应当让能执行政令、有执行力的人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