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星级饭店17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0家、四星级饭店20家、三星级饭店65家、二星级饭店73家、一星级饭店2家。到“十一五”末期,仅福田区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五星级酒店客房3500间以上,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客房391间,总投资6亿元,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客房596间和酒店公寓51间,将成为中心区客房规模最大的酒店;深圳市皇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东方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的皇轩酒店,以四星级标准建设,为福田区第一家由原村民斥资兴建的高星级酒店。在建及待评高星级酒店超过30家,预计到2007年四星级以上酒店将达到67家,其中四星级40家;五星级27家,增加145%。
2006年8月,深圳酒店业2005年营业状况报告显示,2005年深圳酒店业各星级酒店房价远低于同等城市的行业水平,而且酒店入住率、利润率也都较低。深圳市旅游局统计2005年接待的旅游人数约为58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为5.76%。深圳宾馆酒店总量有近500家,四、五星级酒店有近40家,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处于同一水平。2005年深圳宾馆酒店的平均房价为326元,其中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为654元、四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为393元、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268元。在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中处于倒数第四、第五的水平。2005年深圳的宾馆酒店入住率只有62%。2005年深圳宾馆酒店营业收入为55.41亿元,利润总额为2.37亿元,利润率仅为4.24%。深圳在建及待评的星级酒店超过30家,预计到2007年,深圳的四、五星级酒店总数将增加一倍,其中五星级酒店将达到27家,四星级酒店也将达到40家。其中有喜来登、希尔顿、凯宾斯基、万豪、雅高、锦江、粤海等,有3家白金五星标准酒店,分别是华侨城酒店集团投资的华侨城大酒店、星河集团在CBD的丽思-卡尔顿、华润中心二期的君悦。
1981年1月,竹园宾馆开业,是深圳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继竹园宾馆之后,上海宾馆、雅园宾馆、南海酒店、深圳湾大酒店等相继开业。
1981年,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蛇口南海酒店开工,投资2.1亿港元,
1988年,深圳宾馆酒店140家,酒店客房数由1981年的1234间增加到1988年的14745间,增长了11倍。雅园宾馆、南海酒店等商务酒店群初步成型。
1989年,南海酒店成为深圳市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晶都酒店、新都酒店、深圳湾酒店等成为深圳首批四星级酒店。
1990年起酒店建设出现高潮,1990年建成开业富临酒店,1991年建成开业阳光酒店,1992年9月建成开业香格里拉大酒店(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在中国第6家酒店),1994年建成开业富苑酒店,1995年建成开业骏豪酒店。
1997年,深圳宾馆酒店发展到近300家,其中,星级酒店评定了86家。
2001年 深圳市旅游局制定《深圳市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计划“十五”期间使深圳酒店的星级评定率达到80%,到2015年,全市旅游酒店控制在450家左右,其中星级酒店的总数达400家左右。
2007年,深圳市五星级酒店将达27家,四星级酒店达到40家。
圣廷苑酒店和木棉花酒店是本土民族品牌酒店,圣廷苑酒店是深圳第一家由国有企业投资兴建、自主经营的五星级酒店。木棉花酒店是2002年华润集团进入深圳建的深圳第一家以时尚为主题的个性化酒店。
根据深圳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发布的2004年深圳市住宿业调查报告,深圳市目前共有宾馆酒店、招待所等住宿设施1597家。其中,宾馆酒店486家,招待所1111家。住宿业营业面积为533万平方米,客房总数为64212间,床位总数为105829张。投资规模为127亿元,从业人员共有62268人。星级酒店170多家。五星级酒店有10家。客房数在50间以下的占总数的77%;客房数在500间以上的4家;300到499间的15家;100间以上的酒店140家。酒店客房少于50间的占了38%。招待所客房数少于50间的占全市招待所的96%,其中1至24间客房的招待所有487家,占全市招待所总数近半数。个体及私营企业分别为546家及493家;国有企业156家。18.5%的住宿单位配套有上网服务。
深圳龙岗四星级以上在建的酒店有3家,目前全区有108家酒店,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5家,2004年龙岗在册企业超过5000家,其中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133家,龙岗区政府的十一五计划是一镇一个星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