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物千万,江湖泥沙俱下。
人之出生,有包衣裹体;尚未落地,即有棉絮襁褓遮身;垂髫弱冠,识得阴阳有别,遂有“非礼”一说,详解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理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自古以来,但凡可称之为“君子”者,纵使暗地里偷鸡摸狗、嫖娼狎妓,人前灯下照样贞节牌坊高高挂起。《乐府诗集·君子行》有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孔子不饮盗泉之水,因恶其名。老人家还有挑食的毛病——《论语·乡党》详细记述了他的生活习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
用现在的话来说,孔子绝对是位出色的“美食家”,并且于“驻颜保养”一道颇有造诣和心得:粮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食物经久变得腐臭了,鱼和肉腐烂了,不吃;颜色变得难看了,不吃;气味难闻了,不吃;烹调得不好,不吃;没有到进食的时间,不吃;不是正规方法宰割的肉,不吃;没有一定的调味酱醋,不吃。席上的肉再多,吃的肉不超过饭量。饮酒虽然不限量,但不要喝醉。集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进食不过量。参加祭礼,领得的祭肉拿回家不留着过夜。祭肉的保存不得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能吃。吃饭时不交谈,睡觉时不说话。
关于孔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还没有学者具体披露。“人生七十古来稀”,从其生卒年月(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可知,72岁死去的孔子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十足的“寿星”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倘使当初长征的几万名红军指挥员和战士都奉行孔子这样“精细”的养生之道,不用蒋介石围追堵截,早就会因为冻饿死得一个不剩。
想起了晋惠帝的经典笑话——因为饥荒,百姓纷纷暴动,天下大乱。大臣上奏百姓把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晋惠帝一脸无辜、十分纳闷地问道“何不食肉糜?”
鲁迅曾在《朝花夕拾》中将24孝图的欺骗性、虚伪性、荒唐性批了个屁股朝天。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慷慨陈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杜甫在“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蹋里裂”的萧瑟秋风中还在憧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杨贵妃斟酒、高力士脱靴,何等荣宠!最终还是醉醺醺潦倒一生,掉落江心连个尸体都没捞着。
佩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的三闾大夫屈原纵然有心“上下而求索”,也只能空发离骚满腹,投身万顷碧涛。
崇尚真理的布鲁诺,最终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上。
接舆髡首,桑扈裸行,阮籍醉酒;陶潜挂印辞官,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林逋梅妻鹤子、隐居孤山。
……
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敲钟了,高喊着:避难!避难!
难得糊涂是郑燮,吃亏是福乃板桥——郑板桥在山东任上,一次游览莱州的云峰山,因沉迷观赏山中的郑文公碑,误了下山,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自称“糊涂老人”,家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次日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大,尚有余地,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之大惊,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由于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出世入世,人间沧桑翕阖。可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屈原在《楚辞.卜居》中说: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陈子昂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秉烛夜行,却不能洞烛幽微;窥斑见豹,却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于谦粉身碎骨留下石灰般的清白,史可发留下了“剩水残山”的铿锵对联。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长叹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梁羽生在《云海玉弓缘》中也有关于“帝王之学”和“臣子之道”的声音:百姓之所好者好之,百姓之所恶者恶之,立身处世之道,尽于此矣。
许多时候,人们为了残缺的理想和抱负而踯躅、犹疑、挣扎和奋起。曲高和寡,大音稀声,寂寞和孤独是高举的酒杯,可以吞吐风云寰宇,却容不下一处狼烟,几个萧瑟单薄的生命。
识时务者为高士,知进退者为俊杰?真正的文人之死,大多数原因只是他们自我设限过高。这是一类生存成本异常高昂的珍稀物种,透明如琥珀,也脆弱如水晶,深谷幽兰,对气候、环境要求苛刻,容不得一丝一毫的玷污与亵渎。
肉体毁灭之前,他们已经灵魂出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