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胜乔
教授是什么?问这个问题,肯定很多人会骂我是白痴。教授,不就是那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大学老师吗?教授身居知识金字塔的顶端,教导着关系国家、民族未来之命运的青青子衿,其一言一行都是年轻学子的典范。教授是如此神圣和责任重大,不知道何谓教授,不是找骂吗?
我当然知道原先的教授是这个样子。问题是,现在很多的教授,包括一些大名鼎鼎的教授在内,不再以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而是热衷于走穴弄钱,所以,我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举北大孔庆东教授和阿忆教授的个案来说。
前不久看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发现孔庆东教授做起了嘉宾(主持人是窦文涛,嘉宾还有曹颖),不知什么缘故突然谈起了教授走穴的问题,孔老师表示,教授走穴没什么奇怪的,还说他在外讲一堂课有一两万块钱(大意如此,具体我记不起来了)。
孔庆东教授是我一直欣赏而且仰慕的人。不仅文章写得好,据说还是中国最早的一位教授——孔子孔老先生嫡亲的后代。要知道孔子最善于教书育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庆东教授还有一个很好的外号:北大醉侠。这说明他极可能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性情中人。这一点,与我的性情甚合。爱屋及屋,虽然我对教授走穴不以为然(可以说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但由于那话是孔老师说出来的,所以只好听之任之。
不想孔老师的话音未落,北大另一位副教授阿忆先生(曾担任央视《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又说起了走穴的事儿。东方早报近日的一则报道称,阿忆教授针对网友指责自己四处走穴辩解说,如果不“走穴”就活不下去。并且还公布了自己在北大的工资单——每月4786元。令我愕然的是,醉侠情怀的孔庆东老师竟然也仗义执言,称阿忆那张工资单绝对真实,表示希望公众能够了解事情真相,并自责道:对社会黑暗面过于宽容,远不如阿忆兄的爱憎分明。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蜂拥而至的教授走穴现象,但要不是东方早报言之确凿,我真不敢相信教授们对走穴如此心安理得,并且这话还是我的准偶像孔庆东、阿忆二位教授说出来的。不相信,打死我也不相信。
不相信什么呢?当然不是指北大的教授每月工资只有4786元。而是我听到了二位老师话的弦外之音:北大大多数教授都在走穴。阿忆教授不是说,不“走穴”就活不下去么?北大现在的教授、副教授不说有一千,至少也有八百,既然大家都活得好好的,那么按照阿忆老师话的逻辑,自然大家都在走穴了。还有,孔庆东老师自责“对社会黑暗面过于宽容,远不如阿忆兄的爱憎分明”,好像真理在手,批评教授走穴的人反而错了,甚至成了黑暗势力。
教授不专心致志教书育人,却在走穴弄钱,并且将批评走穴的人说成社会黑暗面,还不够吓我们一跳?
在中国,教授曾经不太受重视。然而,即使是在被打成“牛鬼蛇神”的年代,很多教授也不愿意放弃教书育人的追求,总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更不用说主动去走穴弄钱了。正是由于他们坚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信念,才使得“教授”一词在我等平头百姓心中充满无限敬意。
今天中国的教授地位仍然不够高,钱也实在不够多(与发达国家的教授相比),但可以肯定的说,与过去比,至少强了十倍、八倍了。阿忆教授说自己的月工资只有4786元,这算多还算少呢?与有钱的大款相比,当然不值一提,但与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普通老百姓比,也不算少吧。至少吃普通的饭、穿普通的衣、住普通的房、坐公共汽车的钱还是足够了。何况,教授还可以著书立说拿稿费呢。所以,对包括二位在内的全国教授而言,目前待遇虽然不算高,但绝不至于活不下去。相反,我认为要比普通老百姓好很多。
或许支持孔庆东、阿忆二位教授的人会说,二位先生走穴并没有耽误教书,而且走穴本身可以提高北大的知名度,加上可以改善他们自己的经济状况,可谓“一箭三雕”,为什么不可以呢?对此我要说的是,学校不是企业,教授不是商人。也许孔庆东、阿忆二位教授的确本职工作干得不错,但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附带给北大带来一些名声,其行为仍与大学之道背道而驰。
什么是大学呢?这个不用我说了,孔子孔老教授早就说过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二千多年过去了,但它并不过时,并且被国外的一些知名大学如哈佛、剑桥等引以为训,可见,大学和大学教授以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是第一位的,绝不可以将弄钱作为教学的目标。进一步说,教授对走穴乐此不疲并且心安理得,暴露的是功利与浮躁的心态。这比起“走穴”本身对社会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建立会起更大的负面作用。它既会对那些安平乐道的教授的心理构成巨大冲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教唆学生走向社会后唯利是图。而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以商人的心态拼命弄钱时,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没什么希望了。
当然,孔庆东、阿忆二位教授是可以去走穴的,但前提是,不可以再在北大或别的学校做教授。我不怀疑二位老师离开北大以后,在没有教授头衔的情况下照样能靠走穴火起来,但我很是认为,二位教授能够走穴改善经济状况,是因为自己有北大教授这块金字招牌。而北大教授这块招牌属于公共资源,代表北大教书育人的声誉,所以,打着北大教授的招牌去走穴,无论如何含有假公济私的成分。也会诱惑其他的教授、老师丢掉本职工作,一门心思钻到钱眼里,从根本上动摇国家教育的基础和民众的素质。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分配不公的情况,作为教授、公共知识分子理应享受好一点的待遇,但在国家财力有限、很多老百姓还吃不饱饭的情况下,教授们应该知足了,至少应该通情达理一点。大家可以接受校外单位的邀请搞搞学术讲座,传播和普及文化知识,顺便拿点车马酬劳费。但是,作为教授,主要心思应放在校内的传道授业解惑上。
最后,我宁肯相信,我根据阿忆教授话的推断“北大大多数教授都在走穴弄钱”的结论是错误的,教授走穴只是个别现象。我也宁肯相信,我欣赏和仰慕的孔庆东教授对阿忆教授的仗义执言只是一时的激愤之辞。我实在不愿意看到教授都在走穴并且对走穴习以为常,虽然事实上有很多比孔庆东、阿忆二位教授更热衷于走穴的教授。原因很简单:如果代表我们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授们都去拼命走穴弄钱了,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能干些什么呢?
惟利是图,当心误入歧途。
教授拼走穴弄钱不可取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