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9月5日,孙宏斌挥泪向香港路劲让出控股权,顷刻间,各种媒体甚嚣尘上,甚至是批评还是诟骂?已经失去明显的界限了……
06年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一棒子将一条地产大鳄打成“休克鱼”,资金短缺是顺驰模式的致命伤,而此次收购,顺驰通过增资扩股为公司注入12.8亿现金资产,基本上堵住了顺驰的资金缺口,但是,是不是有了资金就能彻底激活顺驰这条休克鱼?
与其说是宏观调控导致顺驰失足,不如说顺驰模式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正是顺驰通过以小博大的快速扩张的模式,才致使顺驰资金链时常保持紧崩状态,使其对外部环境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
即是说,顺驰不改变其经营理念,这条休克鱼终究逃不出窒息的厄运。然而,从顺驰被并购后依然对外界表态,顺驰做地产界的No.1的决心依旧不动摇,而且从顺驰的“增资扩股而不是套现”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种表态不是“在口头上争个面子”的问题,因为顺驰不愿意牺牲规模来换取企业的活力,甚至是生存的能力。
正是因此,顺驰依旧让人为它捏一把汗!
显然,堵住资金缺口并没有切准顺驰模式的症结所在,随着顺驰的进一步扩张,昔日的旧伤口将会再次撕开,甚至会伤得更重。
更为要命的是,顺驰与路劲的联姻,在资金上和业务上可以优势互补,但是这种经营层面完美互补的表象常常会掩盖住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对于并购而言,文化上的冲突却常常是致命的。
能支撑这样观点的论据不胜枚举,前不久的TCL和阿尔卡特的“短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TCL收购阿尔卡特组建T&A的初衷是看重了他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寄希望通过收购后形成渠道和技术的互补,然而收购后,双方之间的文化却无法兼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一些阿尔卡特的员工声明,“在公司被TCL收购后发现,游戏规则开始按TCL的思路在改变,我们不习惯用TCL的规则办事,从并购的第一天起,不安全感就在办公室弥漫”。于是,一些员工纷纷以辞职的方式对这种文化冲突表示“抗议”,以致T&A最终不得已以分拆告终。
而在顺驰内部,正遭遇同样命运,一方面,路劲的文化以资本和年资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另一方面,顺驰的张扬和激进、以及顺驰“认赌不服输”的意气凌驾于路劲沉稳、严谨、甚至稍显保守的风格之上,哪种文化都不甘示弱,并购后,哪种文化将占据主导地位?扑朔迷离。
只有当一种文化甘心让位于另一种文化的时候,才有可能谈同心协力、上下同欲,再才有可能谈发挥出资源或能力的互补优势,毕竟、公司“思想上”对抗的潜流才是左右公司“行为”不统一的真正力量,也是决定整合成败的最终力量。否则,就很有可能重蹈TCL之覆辙。海尔吃“休克鱼”之所以能够频频得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双方在文化上的悬殊地位。
紧紧是围绕资金问题进行并购整合,显然不能解决顺驰与路劲在宏观层面的发展思路上以及微观层面的管理风格上格格不入的问题,届时,仅靠金钱为纽带的婚姻将如何进行到底?顺驰与路劲的合作只是开端,顺驰内部将“遭遇”一次全面的文化洗礼。
看来,顺驰寄希望单纯地通过引进资金来化解当前的发展危机而实现软着陆,显然是一厢情愿的,顺驰难免经历一场噩梦般的休克疗法,而一切才开始。
作者刘卫华系华锐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中国品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或登陆网站http://www.wisehead.com.cn 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