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15时,举行了教育部2006年第22次新闻发布会,向新闻界介绍近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教育部官员王旭明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资助困难学生的完整体系,而最近仍看到很多舆论在呼吁穷孩子怎么穷,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往浅的说是无知,深的说是对国家政策的漠视。”
现行的助学贷款体系究竟是不是完整的体系?肯定有人会跟着王旭明大骂,有这么好的助学制度,你们还要叫什么冤?只有申请助学贷款的人才有发言权,他们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有钱的王旭明不知道穷人学生是怎样在过日子。我经历了助学贷款,没有体会到这个体系的完善,我没有体会到我在受助、受惠,有的只是助学贷款引起的各烦恼。也为此痛苦过,深深感到,助学贷款永远是套在穷人身上的枷锁,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去碰助学贷款这只老虎。这个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助学贷款额度不合理
有个省市,现由农行在搞助学贷款,统一每人每年六千元。而学生的学费不一样啊,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最多的一年要交一万三千元或一万五千元。然而不管你要交多少学费,都只能贷六千元。这合理吗?对学费较少的人的确解决了暂时的问题,而对学费高达一万三或一万五的学生,他们还有相当大的一个缺口。助学贷款额度能不能根据学费高低而有所浮动?
二、 助学贷款申请过程与学校缴费衔接不合理
助学贷款申请过程是比较耗时的。有可能你还在申请过程中,学校又开始收学费了,但这时你还没有申请下来,你给学校说,助学贷款还没下来,等助学贷款下来再交学费。可是,学校就是不吃你这一套。不交费就不给注册,你没有注册,学校就可以不承认你是他们的学生,可以随时终止你的学业;你想参加一些重要的考试,你的助学贷款还没到,学校不给你开证明,想尽办法逼你在助学贷款下放到学校之前交清学费。因为有时不得不参加一些重要考试,就四处借债交清了,开个证明参加考试。等助学贷款到时,因为你交清了学费,学校会又放出一个规定,无论你是以何种方式交清了学费,只要交清了学费,就不能享受(先姑且称为享受,不然有人不高兴)助学贷款。你以前申请助学贷款的忙碌又全白费了。这样搞得很多助贷学生无所适从。助学贷款申请过程能不能与学校缴费衔接好,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也是完善助学贷款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 助学贷款利息高得惊人
助学贷款的利息究竟多高?我认识一个学生,毕业后两月,银行就开始催缴还款和利息,她贷一万二千元,两个月银行就让交了一百五十元的利息,据她说合同上写的利息为6.52%。教育贴息就是这样贴的!而她还在刚创业的初级阶段,没有转正,只有工资没有奖金。一个月不到七百元,要交三百的房租,自己要吃饭,要坐公交车上班,多少还要点零花。银行又催交利息了,去交时才发现连买卫生巾的钱都没有了,仅管自己一直是省吃俭用的。
四、助学贷款何时开始收利息是问题
助学贷款收利息,在读期间一般不收。但我认识一位继续深造的学生,银行也是月月催他的利息,助学就是这样助学的(这完全和教育助学贷款规定不一致,明明规定继续深造期间不收利息的,怎么又要收)!同样开出去创业的学生(主要是第一年),开始因为没有转正,收入非常低。这个时候该不该收利息,或收多少利息,值得相关部门好好研究。一个好的政策不是闭门造出来的,要及时的全面的收集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才行。
五、 与助学相关的助学制度并不完善
与助学相关的助学制度,有奖学金制度、勤式俭学、减免学费等。我是教师,我就拿我比较熟悉的奖学金制度说说,尤其是国家级奖学金,其金额是很高的。这种国家级奖学金有诸多内幕,其成功申请必有学校内部人员指点,某某领导一个招呼比什么都重要。这点我不细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同样在农村乡镇也有高考相关的贫困奖学金,能得到这种奖学金的多是乡镇领导的亲戚熟人,而且不能拿全,对外公布五千,其实拿到手里也只是两三千。
六、助学贷款是穷学生的精神枷锁
在学校多有攀比心理,比谁家富,比谁家有权有势。而穷人家的孩子拿什么和人家比?富人家孩子多不愿与穷人家的孩子交往,而且较为歧视穷学生,这样就形成了学校的两极分化,即穷学生和富学生的分化。穷富很多时候无法从衣着上直接看出来,买衣服无需太多钱,一般都要买一两套较好一点的衣服。但交学费时,穷学生需要助学贷款时,就可以看出来了。学校要通知那些人去参加助学贷款签字,学校最后也要公布贷款名单。最后谁穷谁富,就可以区分出来了。在攀比成风的现代学校,助学贷款就是穷学生的精神枷锁。
关于助学贷款的其它方面有时间再深入写写。总之,只有穷人的孩子,才去申请这令人生厌的助学贷款,富人的孩子从来不和这东西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