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赢在中国》的朋友最近一定不会对谭曼生这个名字陌生。轰轰烈烈的自杀博客留言,凄惨的人生交待,惨痛的职场经历,10几块钱的兜里存额,让所有看了没看的都心存怜悯,然而,在看看他后面的反应,对别人的关心叛逆,对别人的鼓励置之不理,对别人的劝说置若罔闻,甚至为此大出粗口!我真的怀疑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为是男人!也可以配的上创业这个词!
此外,纵观整个事件发展始末,无论是前面的激昂就死,还是女朋友有情有义的求助,还是所有的关注,包括制片人王利芬,包括一向骄傲的马云,一时间拯救谭曼生似乎变成了公众责任,所有的人亦或怜悯,亦或气愤,总之,让所有了解和参与,关注〈赢在中国〉的人记住了谭曼生这个名字。在看今日,誓言要死的谭曼生居然没有消失,也没有找他心爱的女友,而是在一个选手的陪伴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了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专题报道!不得不让人怀疑,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也许某一天会再次出现某些报料也不尽然。
抛开炒作或者宣传本身不讲,单就<赢在中国〉本身的出发点来讲,是鼓励更多的人来创业,更多的人关注创业,让中国出现更多的马云,产出更多的市场经济,让更多的VC发现中国经济前景。而就创业这件事情来讲,不管是出于什么心态,谭曼生类的伪创业者 绝对不再少数!究其特点如下;
第一,拿创业当幌子,说的永远比做的好!
这类所谓的创业者,其实不过就是一群好吃懒做之徒,总是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一幅怀才不遇的样子,瞧不起任何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要么终日幻想希望能够一举成名,被人发现,遇上一个大佬给上自己几千万舞弄江山,而事实上,即便真正事情到了眼前也不过草包一个,有名无实。
第二,拿自负当性格,不过是空皮囊一个
看不上自己服务过的小老板,看不上别人的小本生意,异想天开的想着16亿的人口,想着国际,思维套路都停留在肤浅框架层面。不想做小兵,却没有大将风范,不想一事无成,又不愿意从零起步,一味的沉醉在谁都不如自己的思想里,自以为是和自负性格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走不上正路,成不了大器的下场,不过是空皮囊一个。
第三,拿鸡毛当令箭,高不成低不就
谭曼生类往往思维多过行动。他们所谓的付出和辛苦其实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想象力,不断地有新的想法产生,不断地创新,但是却往往不成熟和不落地,不成体系。同时,喜好闭门造车的他们,常常会因此而把别人早就玩过的鸡肋当宝贝,对周遭的人或事不闻不问,别人的劝告业听不进去,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只能成了一个怨天尤人对镜空叹的方仲永!
第四,拿孤僻当追求,关键时刻往后退
没有朋友,没有亲戚,没有感情多是这类人司空见惯的几大特点。要么忍受饥饿,穷困潦倒,要么四处碰壁,人没有,朋友没有,钱财没有。出现这一切问题本身不是社会的错,而是自身对待社会的看法。殊不知这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朋友就是资源,资源就是财富,现在看来不值一提的朋友说不定哪天就会拉你一把。自以为是只能是自取其辱!最为可笑的是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的表现和心态,明明是自己技不如人,心里不过关,反倒把问题推到别人的身上,关键时候往后退!一个拥有如此心态的人,谈何创业?一个经不住考验,怕失败不敢往前走的人,如何成功?一个没有资源,只有一个人唱空城计的人如何走向辉煌?
创业不是做超女赶时髦,也不是一句时尚的词语,不见得别人有的你一定也适合,很多人作职业经理人一样做的非常出色,只要是人才在那里都是一样!看看自己的性格,看看自己手里掌握的资源圈,看看自己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情况如何,如果这些你都准备好了,那就勇敢的大步开拓自己的事业吧,如果没有,那就再沉淀中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职业之路吧!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的,这决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