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战略这个词的意义


 曲线战略这个词似乎含义模糊。科特勒曾经出色地提出了一套“大营销”的理论,他认为那是最好的战略。在企业竞争的领域内,这种理论的实质就是不要“硬打死拼”,换句话说,在某些时候不要对竞争者和规定制定者作直接的硬攻,必须从一般认为不大可能的方向上使用出其不意的手段,最后使他们为之接受。
  综合我们在直接战略篇的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若我们不能肯定其实力已足够强大,或有足够把握 能够决定事态的进展,我们的观点是:硬拼从成本和对资源的耗损来看是无谓的,那么曲线手段的战略就是必需的了。还有我们必须清楚,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可能永远肯定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而且即使如此,如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又何乐而不为。由于这个原因,我一贯之主张是,尽量的有系统地使用曲线手段。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一再的强调的企业家必须是政治家的缘故之一,我的见解主旨是想在真正的大规模的竞争行为的考验之前,改变双方资源之间的平衡,采取的方式是企业资源的调动而不是简单的主力资源对决了。我主张在非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应直接去硬拼,而同竞争环境(我已经说过了,我所指出的竞争要比我们现下认识的竞争概念广泛的多,他不仅包括我们行业内的直接的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我们的上游供应商集团下游的买家集团还有我们存在的小政治的利益集团和大政治集团利益环境以及自然的环境)斗智,其目的在于补偿资源数量方面的劣势。
  就常规的战略而论,曲线手段战略的中心思想可以解释为资源上的调动。就总体战略而论,它已经以略微不同的方式被应用。当一方希望以劣于竞争者的企业资源达到某一结果时就要采取间接的曲线的手段。由于这个原因,我主张给这种战略一个通用的名称,即“曲线战略”。 虽然这个名词被汪精卫弄的有些贬义了。
  由于专利保护和核心竞争力等条件的客观存在,加上发垄断的煽动,这种战略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而且我们将看到,它已经变得极其复杂,其有效性令人吃惊。因为它是曲线的、间接的,所以其阴险的性质常为人所不了解,而正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会在这个领域中遭到一连串的失败。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曲线战略的特点就是使用直接竞争胜利以外的方式取得其某一结果。
  曲线战略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这种战略中,行动自由可在一种非常特殊的幌子下实现。在现时,行动自由有一个确定的范围,任何冲突都要受其限制;这种范围的界线是由冲突的发展对于国际经济形势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确定的。
  行动自由的范围越狭窄,越应对它作最好的利用,因为这就是突破现状的唯一途径,而专利和政治保护主义威慑是被假定用来维持这种现状的。行动自由的范围越狭窄,利用它的方式也就越微妙,甚至已经很难认清其为企业经营的一方面了。可是,获得的成果非常大,甚至可能比经过一次大的竞争战获得的还要大。所有这些事件并不仅仅是历史演进的必然后果,它们是一种非常明确的战略的产物。这种战略利用了精心设计的、明智地顺应自然发展趋势的动作。我打算称它为曲线战略。正是这种战略已被证明是治疗所谓“专利和政治保护主义威慑”的良药。
  专利和政治保护主义威慑的存在产生的威慑作用使我们在有限的范围内获得了行动的自由,而曲线战略能最好地利用这个有限的范围。同时,它还有助于获得重要的和决定性的胜利,尽管为了胜利所能动用的企业资源通常都极有限。
  以这个定义为起点,我们现在就试着分析这种非常微妙的战略所具有的一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