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药品批文卖千万,国家药监局好大的硕鼠!


    硕鼠,指肥硕的老鼠,最早见于《诗经》中,百姓对其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媒体报导,普通老百姓最为深恶痛绝的三大焦点之首的看病难,吃药贵问题终于揭开了冰山一角,原来是有无数的药界“硕鼠”在上下勾结,蚕食鲸吞着民脂民膏!无怪老百姓,尤其是没有医保的农民悲愤又无奈地泣诉:得个感冒,一年白闹;住一次院,一辈子白干!

    据《重庆晨报》报道,继2005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免职,十几天后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被刑拘,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药品注册司化药处原处长卢爱英、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王国荣等司局级干部也都牵涉在内。王国荣落马时,办案人员从他的办公室里找出了100多万美元现金和一堆存折。

    2005年11月,广州“天之骄”药物开发公司总裁张平被检察机关控制,张交代出一份在药品注册报批过程中涉嫌受贿的官员及专家的名单。“天之骄”目前是广东省新药报批数量最大的企业,近4年来的业绩出现超常规的迅速增长。原来,自2001年开始,药监局就推行地方药品标准转向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工作,所有药品统一使用“国药准字号”,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重新去药监局进行药品注册。“天之骄”抓住这个时机,专抓中药注射液的改剂型、改包装的报批业务从中营利。2003年一年,“天之骄”的毛收入就达2.8亿元。药监局的药品注册司掌管着新药品审批的“生杀大权”,医药企业手里的药品如果没有获得它的批文就不能上市销售.

  按照药监局正常的注册收费,一、二类新药从临床试验到生产许可,审批总费用是4.8万元,时间至少需要5年(其间要做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临床实验)。为了让药品尽快投放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医药企业会不惜重金“提速”。于是,大量的药品报批公司或机构应运而生。他们把药监局官员和专家聘为顾问,按月或按项目发给他们巨额“提成”,或者让他们到药企参股分红。这样一来,搞一个新药批文的时间从5年以上缩减到一个星期到几个月;而根据审批速度的快慢,注册司官员可获得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感谢费”。同时,当国家要求某种药品降价时,药品企业也可以利用审批上的漏洞,实行“老药翻新”,换一个包装和名称,变成一种“新药”,从而得以单独定价,摆脱“降价令”的约束。

    看了以上的报导怎不令人触目惊心!善良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些药界“硕鼠”在侵吞着民脂民膏!只是感性地埋怨住院贵,吃药贵,买不到降价药品等等,谁能说得清这里面的“猫腻”?药商买通掌握着审批权的官员及掌握建议权的专家学者,得到了权威的合法审批手续,再将行贿费用加大若干倍后打入药价成本中最终由消费者“埋单”,一条腐败链就这样形成了。官员、专家、药商及相关人员形成了“共赢”的局面,输的只能是普通消费者了。

    这还说的只是一条腐败链。还有若干的中间环节如药品经销商,他们与医院、药店的主管进药的官员、专家、办事人员等又组成另一条腐败链,以金钱开路打通所有关节,层层加码到药价上,使消费者受到层层盘剥,不堪重负,导致民怨沸腾。长此以往,中国的改革成果有可能被各种类型的硕鼠所断送。这并非笔者危言耸听,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好在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挖出了一批象陈良宇、郑筱萸这样的巨型硕鼠。要真正一抓到底,彻底斩断各个领域的腐败链,挖出各个部门的大硕鼠,还老百姓一个清平世界,真正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