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的三封来信
表姐天生丽质,自小爱做各种各样的梦,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告别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小学一年级还没读完就被迫辍学了,“过上城里人的日子”的憧憬也就更为渺茫。直到32岁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她才不得不委曲求全,与苏北农村的远房亲戚成了亲。忙于为生活奔波且两地相距太远的缘故,我们之间的走动也越来越少。
记得十五年前表姐初为人母时曾请人代笔给我来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还流露出内心的不甘:像你们城里人多好,每月有稳定的收入,旱涝不愁,年纪大了还有退休工资,可俺靠两亩地,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生活总是捉襟见肘,啥时才有出头的日子呢?自己又不争气,生了个女儿,将来还靠谁养老都成问题。对农村生活的艰辛我是深有体会的,只能简单地回了一封信安慰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四年前,表姐又让女儿给我写信,告诉说,这几年,村里调整种植结构,还每亩贴补500元鼓励大伙儿种植反季节蔬菜,自己从一个大棚做起,现在已经搞了6个大棚了,番茄、青椒、毛豆能种上一茬又一茬,加上表姐夫在外打工的钱,一年的收入也有两万多了,借了一点钱,也盖起了两上两下的小洋楼,日子好多了。就是农业税和各种名目的收费,特别是女儿的学费一学期就要好几百,总让她觉得是个不小的负担。从那稚嫩的文字中,看得出表姐悲天悯人的心境已经有所转变,心中不禁宽慰了许多。
新年前夕,我收到了表姐的第三封来信,歪歪扭扭地写了整整三张纸。表姐的语气明显乐观了不少:这信是我自己写的,想不到吧?村里办了个新农民培训学校,我就去报名参加了,这里可以学文化,也可以学农业技术。没有知识就会更加落伍了。表姐夫已经成了村里有名的农民经纪人,专门跑蔬菜贩运,在县里来的专家辅导下,我自己准备搞立体种养。村里办了文化站,有了电影院,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了砂石路,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县城,路两边的灯亮着呢。现在不用缴农业税了,女儿上学不需要交学费了,因为村子办了两个大厂,效益不错,也不再向老百姓筹钱,村里还贴钱为大家办了养老保险,看样子,俺也可以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小康日子了……
尽管其中有少错别字,尽管有点语无伦次,可读着表姐的信,我的心却久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