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海信时代
美国人弗·温·泰罗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工厂里实验和总结前人经验发展而来。“科学管理”体系的一个奥妙是:通过专业分工,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流程竞争力”。
例如:传统工厂模式下,10个工人为了制造某种武器而接受培训,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速度慢的工人一天能够做出三件武器,而速度快的工人,一天能够完成七件武器。
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挑战了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首先,把效率最高的工人作为考察对象,分解和研究他的动作之后,把整个制造过程分解成标准化、数量化的一系列工序的组合。然后通过几天时间,即可让每个工人只是掌握这个工序中的某个环节(注意,传统方式需要对每个工人培训一个月),然后每个工人只是专注地按规范化的动作,在一定数量要求下,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序。
这样的结果是:同样数目的工人,一天生产的武器总数却是传统方式的数倍!平均下来每人完成的武器数目,比单打独斗的最熟练工人还要多!
美国工厂通过泰罗制打造的“流程竞争力”,实现了“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率倍增器”效果!
实际上,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发展,如何运用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优化企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在意识上要关注其发展,并将成熟、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应用到企业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应变能力,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增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HX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和应用适合我们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断的自我创新,从流程、从效率、从管理中要效益。
但是,单单靠创新管理手段、技术与方法并不能完全实现流程优化的创新和改善。技术只是流程优化的载体。美国当今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技术是(企业)发展动力的加速器,而不是创造者”。无论流程设计的多么完美,工作最终都是有人来完成的!
而据我们所做的电话随机调查显示,大部分HX员工对流程再造、流程管理的意义、提高效率的方法并不十分了解;当被问及是否与自己的工作有关时,部分人潜意识也认为关系不大。由此反映出我们对“流程”一词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其对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的作用与意义,要想做好该工作其前提是学习!
为此,本报特刊载一些关于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的普及性知识,并结合HX的案例分析,希望有助于大家对流程的学习、理解和在工作中的应用。
流程优化、提高效率,从提高意识开始,从主动学习开始!
“流程优化”从学习开始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