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当然是效率的重要规定了。
既然效率与最大化相联系,也就必然与某种边际等式相联系。最大化与某种边际等式是等价的:如果某个变量达到了最大值,那么某种边际等式一定成立;反过来,如果某种边际等式成立,那么某个变量必然达到了最大值。这是我们都懒得做进一步思考的常识了。物理世界就是这样。对于经济活动来说,不同的似乎只是边际等式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罢了。
可是世间没有抽象的、一般的最大化,只有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离开了约束条件,是不可以、也是无法谈论效率的。约束条件是效率的又一重要规定。人的世界不同于物的世界的正是其存在交易费用。因为这个约束,效率及其与之相联系的边际等式就有了特殊的规定。
以自助餐的例子为例。假如没有交易费用,那么毫无疑问帕累托最优点位于顾客吃食物的边际收益等于食物的边际成本的地方。但是,交易费用是存在的,如果自己不承担全部成本,那么任何人能多吃一点都会多吃一点的;给定以自助的方式就餐,顾客一定会吃到最后一口食物的边际收益等于零的时候。这个时候,边际等式不成立,食物的边际成本是大于顾客吃食物的边际收益的,但是你不能说经济就有无效率发生。你去调查为什么要提供自助餐,那是因为节约了度量食物的成本。考虑了这个成本,自助餐的节约一定超过了所谓的损失。
想想吧,标准模型要求产品同质、信息完全、没有交易费用、没有外部性、众多的买者和卖者,但是真实世界哪里做得到其中的任何一条呢?由于真实世界的约束条件不同于、也不可能同于标准模型的约束条件,因此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一般反倒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
我的看法,不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并不意味着经济就是无效率的;相反,如果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那么经济反而有可能是无效率的了。不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正常的很;相反,如果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那到反而有可能是不正常了。
我们的经济学者以是否满足标准模型的边际等式来判断效率与否,这是很奇怪的。
众所周知,经济学公设人是理性的,都在追求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这公设意味着,满足约束条件的行为一定导致了、也只是导致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这也是说,考虑了所有的约束条件,个体总是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当然可以怀疑:追求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就一定实现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吗?表面看来,似乎满足约束条件的行为不一定导致了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个体未必总是能够实现最大利益最。但是,我们不能一方面假设当事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又一方面说有可以拿到的利益而当事人却不去拿。有可以拿到的利益当事人却不去拿,这只是外人看来如此罢了;有利益却不去拿,这一定是因为当事人没有认识到这利益,或者什么东西限制了他而不能拿得这利益。没有认识到、限制他不能拿得这利益的东西都是约束条件;考虑了所有约束条件,当事人拿到的就已经是最大的利益了。
问题是,每个个体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了吗?
如果每个个体实现了利益最大化,那么总体的利益必然达到最大化。这是因为,如若不然的话,就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那么至少有一个人还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就矛盾了。
是的,没有交易费费用,效率与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是等价的。这是因为,如果私人边际成本不等于社会边际成本,那么一定存在帕累托改进的机会。私人边际成本一定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但也有不少人不这样看问题。
一般说来,一项私人活动,除了需要当事人支付成本和给当事人带来收益外,还存在收益和成本外溢。就是说,还可能给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造成损害,同时又给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带来收益。当事人所支付的成本加上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所遭受的损失就是社会成本了,当事人的收益加上当事人之外的其他人所获得的收益就是社会收益了。表面上看,私人成本不一定等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也不一定等于社会收益。很多人就是这样计算的。
但是,经济学的成本是机会成本,上述算法不对。没有交易费用,如果当事人的活动确实给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造成了损失,那么这损失是要进入当事人的成本的;如果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确实从当事人的活动中获得了好处,那么这好处是要进入当事人的收益的。没有交易费用,牧民的行为给农民造成损害,即使不征税,也不负赔偿责任,这笔帐也要记在牧民的头上。这是因为,如果农民请他减少畜群的数量,而他拒不同意的话,他就必须把放弃的本来可以从农民那里得到的那笔赎金,算作扩大牛群规模的真实成本。通过市场谈判,牧民会考虑其决策的全部成本。在边际上,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没有分离问题。没有交易费用,养蜂人的行为给果农带来了好处,即使不补贴,这好处也要记在养蜂人的头上。这是因为,果农一定会支付赎金,以使其增加蜂群的数量。通过市场谈判,养蜂人会考虑其决策的全部收益。在边际上,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没有分离问题。这是科斯给予的重要提点。
问题是,交易费用是存在的。存在交易费用,约束条件就不同于不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把交易费用考虑进来,在边际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可能有分离,但这种分离可不意味着就是无效率。在这种情况之下,经济一定会内生出一些制度安排来减少这种分离,那是说,经济中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一定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分离,如果刻意避免这样的成本分离,那么可能需要支付比所谓损失更大的代价,因此怎么能说这分离是无效率的呢?
能够改进的,一定会改进的;没有改进,一定是因为某种东西制约了我们,使我们不能改进,这是约束条件下利益最大化公理的应有含义。经济解释之道在于调查约束条件,重要的是交易费用,理解真实世界各种现象和行为,要点在于寻找影响成本和收益的约束条件。
效率、边际等式和成本分离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