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明天就要挂牌上市了,但愿这集多项第一的保险股,带给市场的并不是伤痛的记忆,那么让我在这里先预祝那些参与者,能够获得一个客观的收益。而紧随其候即将归来的那些“海企”也终将一一在我们这个市场上露脸。
这本来绝对是一个好事情,可以为我们这个市场增添生力军,但好事情未必一定会带给我们好结局,人寿的高溢价已经引起市场的议论,为什么人寿的价格会被定在这个位置呢?
一般国内A股的发行价是以H股20天均价的9折作为定价依据。这样一来,海外投机资金只要推高H股股价,相应地就可以推高A股的发行价,A股的高价发行可以提高H股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同时,A股的高发行价会导致更高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这样又反过来支撑了H股股价。
也就是说,这种互动机制的受益者是海外投资人、上市公司和承销商,而国内投资者成了被动的"成长代价"支付者。而现在很多机构,尤其是那些跟在香港市场上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国内机构,以及那些在突然间募集了那么多资金的机构,他们已经忘记掉自己是谁了,所以也给出那么高的估值,我们不排除未来在中国经济这种持续向好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能够达到那些目标,但必须经受这个越来越市场化的残酷考验。
而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这些陆续回归的“海企”所给出的那么高的定价,那么这种定价制度是否存在着某种缺陷呢?而根据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平安保险集团(2318.HK)已为拟议中的国内首次公开募股(IPO)选定了主要承销商———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和高盛高华证券公司,其A股发行时间可能在第一季度末。市场人士向媒体分析道,按照目前平安保险H股价格走势,平安保险的A股发行价可能超过30元。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是谁主导了这些回归“海企”的定价,这样的定价真的是合理的吗?千万不要因为募集了资金了就凭谁钱多来定价,这些钱是投资者对你们的信任而给予的,千万不要重蹈信任危机,也不要有了一点钱就不忘记自己是谁了,更不要等到市场来残酷的行为来纠正这样的错误。
http://bangni.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