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票有点怪了,除了大盘股之外,其他都暴跌了,是不是人对于未知的事物从来都抱有迟疑恐惧的态度,一个群体对于他们不理解的事务,也持有负面排斥的情感。早期游牧人对铁匠这个职业总是以巫术看待――人怎么能从石头中弄出金属来呢?而我们上千年的农业社会,对商人阶层一直总是排斥、蔑视和愤懑――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就是这么将东西倒来倒去,一滴汗都不流,怎么能获得如此多的财富?!这是国之大蠹!要用敌杀死统统消灭光!这和中世纪基督徒对从事钱商职业的犹太人态度一致:从事一些票据纸头的交换,外加叮当作响交易钱币的弹指之功,不流血不流汗,这些不信基督的异教徒居然获得如此多的财富,享受如此奢华的生活,其中定然有诈!如果基督徒生活不幸陷入困境,那么不消说了,这是万恶的犹太人阴谋所致!
大凡封闭股市中的人,大多零和博弈心态,你所得就是我所失。除了近几个月,国内股市的“刘芳”现象引起市场关注。这位超级大散户曾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其他12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名单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刘芳大肆买入的这些个股票,全部都与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题材有关。像刘芳这样成功地早于市场一个多月提前掌握近十家上市公司未公布的内幕,她的能耐显然不同凡响。《南方周末》的分析认为,“刘芳”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某一个特殊利益群体的影子,他们接近享有某种特权的群体,因而拥有某种特殊的信息渠道。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再次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自2006年起,证监会开始时兴起一种“预沟通”制度。所谓预沟通,是一个不见于任何官方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必经的程序,上市公司如有定向增发或任何其他资产重组行为,在召开有关此事的董事会之前,必须与证监会官员进行秘密沟通。如果给予绿灯,上市公司就可召开相关的董事会并发布公告。“预沟通”短则一周长则数月,在此期间,为无数故事在幕后上演创造了空间。从法律上看,“预沟通”显然是一个违反法律的行政要求,它使上市公司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官方”的“私人”渠道得以在公告之前在某些范围内流传。一些情绪偏激的散户干脆把矛头直指证监会,认为它是中国内地市场上所有内幕交易的最终源头。实际上,“泄密”的可能性不只存在于证监会,国内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之前,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审批,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证监会、地方证监局、两个交易所等等行政机关或管理部门,还有一些涉及到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这些环节上都存在消息泄露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本身也是一个可能泄密的重要来源。尽管国内股市的制度改革已有进步,但从信息披露看,国内股市仍然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市场。
大凡封闭股市中的人,大多零和博弈心态,你所得就是我所失。除了近几个月,国内股市的“刘芳”现象引起市场关注。这位超级大散户曾直接或间接出现在其他12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东名单上,更令人震惊的是,刘芳大肆买入的这些个股票,全部都与重组、整体上市、股改等炒作题材有关。像刘芳这样成功地早于市场一个多月提前掌握近十家上市公司未公布的内幕,她的能耐显然不同凡响。《南方周末》的分析认为,“刘芳”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某一个特殊利益群体的影子,他们接近享有某种特权的群体,因而拥有某种特殊的信息渠道。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不对称现象,再次成为人们质疑的焦点。自2006年起,证监会开始时兴起一种“预沟通”制度。所谓预沟通,是一个不见于任何官方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必经的程序,上市公司如有定向增发或任何其他资产重组行为,在召开有关此事的董事会之前,必须与证监会官员进行秘密沟通。如果给予绿灯,上市公司就可召开相关的董事会并发布公告。“预沟通”短则一周长则数月,在此期间,为无数故事在幕后上演创造了空间。从法律上看,“预沟通”显然是一个违反法律的行政要求,它使上市公司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官方”的“私人”渠道得以在公告之前在某些范围内流传。一些情绪偏激的散户干脆把矛头直指证监会,认为它是中国内地市场上所有内幕交易的最终源头。实际上,“泄密”的可能性不只存在于证监会,国内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定向增发等重大事项之前,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审批,国资委、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委、证监会、地方证监局、两个交易所等等行政机关或管理部门,还有一些涉及到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这些环节上都存在消息泄露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上市公司本身也是一个可能泄密的重要来源。尽管国内股市的制度改革已有进步,但从信息披露看,国内股市仍然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