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88岁老太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曹喜蛙
从山西回北京没几天,就去山东济南千佛山参加活动,在济南呆了一晚上就赶“动车”往北京跑。最近,报社的事情特别多,在千佛山上还接到同事短信,说编辑要稿子。因为头天喝多了,梦见自己睡在大街上,带的电脑都没有打开,所以我回短信说:要个鬼。估计同事和编辑都被我气疯了,后来编辑部主任来电话,说让别人写行吗,我说当然行。
回来在火车上,社长助理就约我周末加班,我说行。忽然,抬头瞥见一张报纸的新闻说英国女作家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心里不觉一惊,中国文学又是一年失望。
动车还是快,3个小时从济南就到了北京,晚上10点多赶回报社,总编和美编还在夜战,我翻看了下小样,觉得基本没我什么事情,就上网看这是个什么人获得了今年的诺奖。
中国电影导演冲击奥斯卡奖,中国作家冲击诺贝尔文学奖,都很正常,至少说明中国人还有上进心。几天前看李安的一篇文章,说他们几个导演都几十岁了还四处去参赛,非常辛苦和无奈。也看过一篇文章讽刺中国作家为了拿诺贝尔文学奖,据说还在瑞典文学院斜对面专门租了房子。
讽刺归讽刺,但文学家还是要写东西,还要煎熬,大家天天在喊中国要提高软实力,其中文学就是个重要的东西,迄今中国作家一直没有名正言顺的得过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自然说明我们还是没有软实力。尽管我们有上下5千年、1万年的文化历史,但中国作家没有得过一次诺贝尔文学奖总是遗憾,所以不要嫌弃中国作家那么在乎自己能否快点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总之这的确是件不能不在乎的事情。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肖像)
当我看到更加详细的资料后,还是对瑞典文学院不满,你看这十几个老家伙还是偏心,这不这是3年来第二位英国女作家获得此奖,说不偏心才怪呢。不过,我还是佩服多丽丝·莱辛这老太太,都88岁了,还那样前卫,她得奖我是心服口服,你看她还是社交网站Myspace拥有个人网页的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她的标签下有136位网友,不简单吧?
1980年代她曾经检验过她的名声在出版中的重要性,用笔名投稿,结果遭到退稿。后来她表明了真实身份,小说才得以出版。哈哈,这老太太与很多年轻人一样傲气。她1985年的长篇小说《善良的恐怖分子》写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轻女人加入一个基层恐怖组织,小说在当时获得了很大反响,比小布什还要早的关注恐怖组织。近年,她住在伦敦郊外,还写了几部科幻小说,我晕。
我看她的照片,觉得这老太太很可爱,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英国老太太吗?其实,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很顺利,她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等她拿到这个奖项已经88岁了,其作品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她发表第一部小说《金色笔记》的时候我都还没有出世呢,她一部小说就奠定了当时文学偶像的地位,绝对出手不凡,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据说她从13岁起就结束正规教育开始专业文学写作,也是早熟。不过用我的话说,天才多是天残,天才多有不幸,她1919年出生于伊朗,父母是英国人,1927年移居津巴布韦,她也在那里度过长大成人的大部分时光,20余年家境贫困。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肖像)
她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如地狱般孤独,总千方百计逃避孤独的环境,选择写作应该是无奈的。她于1939年嫁给弗兰克·威斯顿,两人生育了两个孩子,但于1943年离异。之后又与一位德国政治激进人士结婚,1949年再次离异,共有3个孩子。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
这次得奖她可以获得154万美元,但她一生几乎都是相当艰苦、贫困的,所以文学并不是一个可以混饭或发财的行当,尽管现在有畅销书一说,也有《哈利伯特》那样的当代奇迹,但作家财富榜之类的东西还是很可笑、浅薄,文学最关乎的还是精神,文学与宗教要更靠近一些,文学与钱却几乎没有关系。 2007年10月13日2点29分于北京